“十三五”宏伟蓝图催人奋进

2016年全市水利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现场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治水方略、构建忻州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攻坚阶段。
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描绘了我市未来5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把水利建设放在了“1661”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作为“十三五”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予以部署和推动。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准确把握国家、省、市水利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利工作方针,全力抓好水安全、水生态建设六大工程,围绕水利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解决好“水源、水少、水脏、水远、水漏、水失”等重大水问题,强化水支撑,修复水生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利基础。
“十三五”全市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中央和我省新时期治水发展战略为指引,紧紧围绕我市“1661”发展战略,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为主线,以保障水安全为目标,按照“开源与节流并举,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进“资源水利、工程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法治水利”建设,突出解决好制约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6大水问题,初步形成“节约用水、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保护、防灾减灾、法治建设”5大体系,有效保障“水资源、水供给、水生态、水环境、水工程”5大安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主要目标:
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7.7亿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在2015年的基础上降低7%,全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巩固提升148.1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质量,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集中供水率达到98%,水质检测率达到100%;全市农田灌溉有效控制面积达到230万亩,实现农业人口人均1亩水浇地的目标;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累计治理度达到60.2%。
重点工作:
1、全面启动以水源地、三河流域治理为重点的水资源与水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限制开采地下水,确保全市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大重点泉域、重要水功能区的监测力度及山洪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建设,保护好黄河、汾河、滹沱河等主要河流;合理调整城镇供水方式,启动坪上引水工程供水及水泉湾水源地保护,实施水源地调整、置换,提升中心城市居民用水质量。统筹自然生态多要素,加快汾河、滹沱河、桑干河等重点流域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推进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工业企业污水深度处理,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提质和中水回用;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升水利风景区建设规模和标准。
2、加快推进以工业和城镇供水为重点的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启动万家寨引黄南干线滹沱河连通工程及山西大水网忻州县域供水工程,完善忻定盆地供水体系,确保受水区各县配套工程与大水网工程同步建成、同期发挥效益;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河流、边界河流、大水网骨干工程等区域,兴建调蓄工程和新水源工程;在西部沿黄地区实施黄河水利用工程。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新型工业项目、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和缺水地区的供水能力。
3、努力拓宽以中水、矿坑水、雨水集蓄为重点的补充水源工程建设。在主要城镇,推进中水回用工程;在重点矿区,推进矿坑水集中利用工程;在山区农村,大力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4、全力实施以农村饮水安全、防洪保安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切实保障居民饮水安全,推进自来水全面普及;在主要干流和重要支流开展河道治理;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力实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增强抗旱应急保障能力。
5、大力加强以农业灌溉为重点的节水工程建设。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全面实施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工程,继续抓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有效改变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
6、稳步提升以水面、水能资源为重点的水产水电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电气化、小水电增效扩容工程;加强鱼种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池塘、水库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扩大黄河及重点水库增殖放流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