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正在收获白菜
本报讯近日,忻府区董村镇南胡村的田野上,仿佛被按下“丰收快进键”。600多亩“金丰一号”娃娃菜,恰似千万棵碧玉镶嵌在沃土之中。地头,来自河北、河南的劳务队工人弯腰忙碌,剥叶、削根、装袋的动作十分麻利,十余辆收购卡车早已排起长队。村民笑称娃娃菜是他们的“绿宝贝”。
“以前村里大多种玉米,一年就一茬,收完地就闲着,遇上旱涝年头,辛苦一年可能连本都回不了。”全武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苏变联的话语,道出了南胡村农户曾经面临的种植困境。而“金丰一号”娃娃菜的引进,彻底打破了这种“春种秋收”的低效循环。从8月1日播种到10月中下旬采收,仅需七八十天就能完成整个生长周期,这个速度比传统粮食作物快了近一倍。更关键的是,娃娃菜自带“轮作适配性”:既能与玉米等作物错季种植,让土地全年“不闲置”,实现“一亩地两收”的高效利用;又能凭借大量的市场需求,让农户快速兑现收益,大大降低了种植风险。“当然,最高兴的是二茬种娃娃菜,一亩能赚两千多块钱,再加上一茬种的土豆,收益就更多了。”苏变联说。
南胡村的娃娃菜能“圈粉”市场,首先离不开“好品种+巧管理”的双重加持“。我们选用的是优质品种‘金丰一号’。这个品种抗病性强、口感清甜,菜心瓷实耐储存,市场认可度一直稳居高位。”苏变联介绍,为了让娃娃菜长得好,合作社解锁了“水肥一体化”种植“黑科技”,全程科学种田。“浇水施肥精准可控,既省工又省料,还能保证每棵菜长势均匀,品质特别有保障。”苏变联说。
霜降前后,正是娃娃菜采收的“黄金期”。种植户张全武的70亩种植基地里,热闹得如同赶大集。“今年的娃娃菜‘颜值’‘实力’双在线,客商抢着下单,根本不愁卖!”张全武脸上满是喜悦,“从播种到出苗,再到后续的灌溉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严格把控。现在咱的娃娃菜,生吃脆甜多汁,熟吃鲜香软糯,是实打实的‘放心菜’!”
来自河北的劳务队工人任海青和工友们,早早扎根田间,每天天不亮就开工,一直干到太阳落山。“我们按包计酬,3块钱一包,这儿的娃娃菜长得好,剥起来顺手,损耗特别少!”任海青手上的动作不停,剥除外叶、削平基部、装袋封口,一气呵成。他笑着表示,有时候一天能打200多包,收入能有600多元;就算菜的品质稍差,一天也能打150多包,收入稳定在400多元。
南胡村娃娃菜的过硬品质,早已吸引了大批“回头客”。河北客商张利从事蔬菜批发生意多年,是南胡村娃娃菜的“忠实粉丝”,已经连续三年准时前来收购。除了老主顾,河南、太原等地的新客商也慕名而来,带着劳务队和卡车,实现采收、装车一条龙服务,让南胡村的娃娃菜形成了“产地直供、多点辐射”的销售格局。
一棵小小的娃娃菜,不仅让种植户赚得盆满钵满,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在采收旺季,南胡村及附近村庄的20余名妇女和老人会来基地帮忙,负责分拣、装袋等简单工作,一天能有约120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家人,这样的好事哪儿找去!”一位妇女说。
谈及未来,苏变联信心满满:“我们将继续精进种植技术,提高娃娃菜品质,对接更多下游销售渠道,努力把南胡村娃娃菜打造成有口碑、有市场的品牌,让这棵‘绿宝贝’销往更多城市。”(杨帆)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