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忻州>>正文
统筹五方面工作 采取二十一项措施
忻府区全面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
2021年11月01日 10时34分   忻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张剑雄)今年以来,忻府区从加强水资源管控、深化水环境治理、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水风险防控、完善水管理制度5个方面入手,采取21项措施,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和保护,促进全区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开展生态流量管理、加强水资源约束、促进城市再生水利用、推动工业雨水资源化利用、加强地下水综合治理,5项措施加强水资源管控。制定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保障牧马河、南云中河等重点河流生态流量。大力推进城镇节水降损,2021年全区率先创建节水型社会,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12%以内。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推动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大力推进农业节水,2021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5万亩。促进城市再生水利用,全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2%以上。推动工业雨水资源化利用,鼓励工业园区建设雨水收集、储蓄、处理、回用设施。严控地下水超采地区新增取水许可。

——补齐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短板、完善管网建设、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等,8项措施持续深化水环境治理。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或接近满负荷的污水处理厂实施新建、扩建工程。2021年,忻州市云中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完成忻州市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奇村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前期工作;豆罗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成并投运;完成董村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推进雨污合流制排水管网改造,完善管网建设。今年,忻府区城区雨污合流制排水管网改造完成剩余量的70%以上,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2021年开工建设两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已建成设施正常运行率达80%以上。完成10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任务,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

——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出口人工湿地建设、强化河岸缓冲带建设、加强河流水系综合整治,3项措施全面保护修复水生态。以滹沱河流域为试点,率先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水生态处理,在污水处理厂排放口因地制宜建设小型人工潜流湿地工程。沿河(湖、库)两岸建设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滹沱河支流城市段堤外30米范围内实施植树种草增绿,保护水域及其空间。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全面清理河道内垃圾等废弃物,对影响河流水质的底淤进行清理,恢复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系统。

——提升饮用水水源保护水平、强化工业企业风险管控。开展2020年度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加快问题整改。对全区1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九原街道办北片区除氟改水工程)按季度开展监测。推进已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牌设置、水质监测监控、违法建设项目及排污口整治等规范化建设。全面排查影响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工业企业、种养大户、垃圾堆放等环境风险源。对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的农村供水工程,采取更换水源、安装水质净化处理设备、污染治理等措施,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强化工业企业风险管控。开展重点流域及主要支流焦化、化工、制药、金属采选等行业水污染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督导规范企业水环境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园区外分散企业环境监管力度,严防汛期工业废水、雨水混排。

——建立入河排污口监管机制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激励机制,强化水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3项措施完善水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排污许可分类管理,涉水排污单位实施按证排污、按证监管。按照国家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要求,深化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监测结果每月向社会公开。

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在达标排放基础上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明显优于山西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进行奖励,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效能。

整合优化现有水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加快构建数据融合平台,提高水生态环境监管成效。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