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创文转入常态化以来,王敬东(右)和志愿者定期开展志愿服务。
本报记者 王国梁
一
文明忻州,“近者悦,远者来。”
11月27日,本报《王哥,辽宁朋友还会来忻州……》一稿刊发后,引起市民广泛关注和网友点赞,纷纷表示,“王哥,好样的,展现了忻州人的修为气度。”
连日来,市直机关干部“王哥”王敬东抑制不住开心,不经意间一件小事,促成自己与两位辽宁朋友的认识和交往。每有闲暇,彼此频频互动,友情不断。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近日,“王哥”再次致信辽宁朋友:
“有人说,游山西,就是读历史。而忻州,更是城外‘山水关’美,城内古城活、城市新、人厚道,不厌百回看的一座城市。”
“欢迎你和亲戚朋友有机会多来忻州,我愿当你们的向导,期待我们再相逢再相会。”
……
文明忻州,一个有口碑、有情义、有活力、有魅力的地方。
“王哥”的辽宁好友“推开幸福门”在微信中说:
“王哥,你的无意之举,不但方便了我们外地人出行,也让我们因你的热情好客,爱上了一座城市。”
“说心里话,每个人在外,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真诚的,善良的,也有狡诈的,虚伪的。大家都希望遇到好人,但出于各种原因,很多人对陌生人都不愿去管,不愿去帮助。”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遇到了你,所以市局领导给你这个名誉(巿创文先进个人),真的是当之无愧。感谢领导心里有数,及时挖掘出你的善良美德,忻州有这么好的领导,有王哥,未来可期。”
……
忻州,长城、黄河、太行山三大旅游板块汇聚之地,境内自然、人文资源丰厚,佛教圣地五台山、天下雄奇雁门关、世所罕见万年冰洞、汾河源、芦芽山、黄河老牛湾、奇顿温泉……谈起旅游,忻州人自信满满,如数家珍。
特别是,近年来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指引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城市,忻州从里到外面貌焕然一新,连年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殊荣。而蕴藏根植于民间“来了忻州就是忻州人”“来过忻州就是忻州人”“支持忻州就是忻州人”的情怀更是为人称道。
忻州山水关,不厌百回看。今日忻州正在成为人们向往的“心灵之舟”。
“王哥”的朋友、此前来忻的辽阳石化集团员工齐泰斌接受电话采访时说,“那山那水那城那人,到了忻州有种‘融入感’,不陌生,这份亲切不能忘怀……”
我市资深文化人士表示,“历时3年,几经‘蝶变’的忻州,已经成为一座链接过去、现在、未来,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梦想之城。城市的精神风貌更加丰润,文化家谱更加悦目,百姓自尊而体面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那些植根于忻州人内心的萌芽,无需提醒的美德,以约束为前提的知止,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正在成为全社会的风气……”

围绕进一步丰富社区创文内涵,引深志愿服务活动,王敬东和物业有关负责同志沟通对接。
二
12月13日上午,冬日的暖阳格外明亮。在利西新苑小区,市农机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敬东和机关四位同志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一早就投入到整理自行车辆、捡拾烟头纸屑、宣讲文明公约、邻里互助及遵守公共道德规范等活动中。
“利西新苑是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的示范小区,也是我们包扶的责任社区,大家关注度高。”正在捡拾烟头的王敬东说,“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家庭是创文常态化的重要举措,每月13日、14日是我们的志愿服务日。小区338户住户、居民上千,人多事情多,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巩固好创文成效,否则,‘一阵风’注定会无功而返。”
交谈中,王敬东说,这几天正在与小区物业和居民代表对接商谈“举办首期文明公约讲座”、倡导“垃圾分类”、添置健身器材、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居民”评选活动等事宜,旨在进一步浓厚人人参与、积极行动、文明和谐、共建共享的创文氛围,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不断引深和丰富创文活动内涵。
利西新苑物业公司经理王文生说,“市农机发展中心的志愿者们不仅清理卫生、花草浇水一丝不苟,而且态度和善、服务热情,获得小区群众的普遍认同,影响和带动多数居民主动参与创文活动。特别是领队王敬东同志处事得体大方,待人诚恳真切。居民们纷纷提议授予王敬东‘利西新苑荣誉居民’,并把其个人车牌号输入小区门控系统。”
采访中,王经理讲到一个细节引起记者注意。
9月12日上午,利西新苑小区接受了一次“非正式”创文测试。中央文明办考察测评组抵忻后随机察访,来到这里。现场看到,小区内环境整洁,垃圾四分,车辆摆放整齐,一派祥和景象。一行人当即给予好评。
“利西社区的亮点是,全员参与,积极行动,人人分享的氛围非常浓厚,这既是我们创文的初心,也是这个城市的缩影。”王敬东的寥寥数语,让调研组一行人印象深刻,并现场获赞。
王敬东和志愿者以及小区居民、物业员工深受鼓舞,此后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为文明城市创建再添光和热。
三
“城干净,人友善,忻州是个好地方!”文明城市的创建,离不开市民自觉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的言行举止和实际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每一个人才能无愧于“文明忻州名片”的称谓。
文明创建没有终点。站在“全国文明城市”新起点,开放、文明、包容、活力、魅力的忻州日益深入人心,树立更好文明形象,成为忻州市民共同追求和奋斗目标。
采访结束时,王敬东说很喜欢近代教育家黄炎培早年在忻讲学时,为秀容书院题写的一副对联:“村男于耜,村女于裳,古风犹及今时见;城外山河,楼中书卷,一般不厌百回看。”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