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片联村”工作法
——村与村之间交叉监督,对权力运行过程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净化基层政治生态
然而,毕竟不是人人都是李东红,个个都能黑下脸来当包公。
“我们村咋说也是个好村,可占地补了钱,钱却没到了村集体的兜里,跑到了私人公司的账上,你说百姓能不上访告状。”播明镇二十里铺村67岁的宫老汉气愤地说。他们告的是时任村委会主任索补红。
索补红2004年起担任村委会主任。2012年,他在协助政府发放征地补偿款过程中,擅自将应扣某装修公司的160万元承包费,违规安排村会计发放给该公司,致使村集体财产遭受损失。2014年9月20日,忻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索补红滥用职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
上述事例也暴露出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去年,忻府区委决定以播明镇为试点,实施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村干部廉洁履职纪检监督“分片联村”工作制度。播明全镇13个村,分成了4个片。片区组长由镇纪委委员担任,片区成员由各村纪检委员担任,每季以片区组织交叉检查。镇党委书记孙晓磊说:“这个办法既能发挥邻村之间相互熟悉的优势,又较好地解决了村纪检委员监督本村村干部的人情难。”
去年9月23日,镇纪委书记王贵宏带着第一片区镇、村纪检工作人员,佩戴工作标牌开始对第四片区的符村、大檀、永茂庄进行交叉检查。听汇报,看资料。检查组发现大檀村党支部生活会未按时召开,当即责令其一个月内限期整改。在符村一个小卖铺里,有人反映忻台线符村界耕地内违法建库房4间,检查组马上通知镇国土部门做出处理决定。在永茂庄一群下象棋的人堆中,有村民提出怀疑村委会挪用、克扣村北忻阜高速公路涵洞维修工程款,随后镇纪委进行受理。南太平村89岁无儿无女的村民赵金科未享受低保的问题也在交叉检查中被发现,并在半个月内予以解决。
截至目前,播明镇进行了4次交叉检查,共发现大大小小问题十几个,其中3件涉纪问题已进入程序处理。“分片联村”检查制度充分发挥了监督的优势,对推诿扯皮现象起到了震慑作用。
去年冬天,有商家没有任何土地审批手续,就在西播明村个人承包土地上建起滑雪场,人造雪洒到路上。镇纪委接到村民反映后,通知镇土地所和西播明村“两委”处理。村民董虎田高兴地说:“打完电话,过了20来分钟,就有人来铲雪了。”
“乡村干部直接面对群众,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他们虽然是村民自己选出来的当家人,但他们的言行举动关乎农村的稳定。建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村干部廉洁履职纪检监督‘分片联村’工作机制,就是通过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打通对村级有效监督‘全覆盖’的最后一公里。”忻府区委书记张钰祥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忻府区区委已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全区20个乡镇、办事处,394个行政村借鉴播明镇的做法,结合各自实际,形成本乡镇、办事处的具体工作方案加以实施。
记者感言
给权力系上纪律的红绳子
驻村采访记者发现,“四议两公开”执行好的村子,普遍干部威信高,村里矛盾少。频繁出现上访的村,无一不是在制度执行上走过场,或打“擦边球”,甚至干脆“绕道走”。
制度一旦缺乏有效的监督,“公示墙”“明白纸”就变成了“糊弄墙”“糊涂纸”。很大程度上讲,农村一些重复访就是由于老百姓受损的利益得不到弥补,虽然查处了违法乱纪的干部,但造成的损失却难以挽回。而且查处的过程中,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行政运行成本的提高。
设立村纪检委员,既是将“两个责任”落到地上的具体举措,也是主动在群众身边打开一扇窗口,收集民意,反馈民情,处理民忧,传达民声,也是给村干部“微权力”系上纪律和规矩的红绳子。忻府区通过在播明镇试行“分片联村”工作法,对村级各项事务进行有效监督,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干部对纪律和规矩的敬畏意识,维护了一方安宁。而且,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也在交叉检查中浮出水面,比如重经济轻党建、重经验轻学习,这些普遍性的问题也为上级今后的决策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报记者 王利强 本报通讯员 张 伟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