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在2016 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全市科技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统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千方百计激发创新活力,整个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优化了科技创新环境。一是制定出台了《忻州市深化市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管理改革方案》,打破了条块分割,整合了相关部门的科技计划,通过建立公开统一的管理平台,聚焦全市重大战略对科技计划进行布局与设置,更加高效配置创新资源,更加聚焦忻州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更加强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适应和引领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趋势,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活力,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搭建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目前,宁武青年创业园已经被认定为首批省级众创空间。三是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山西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行动计划(2015-2020 年)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了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尤其对促进专利技术的加速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市科技局先后组织开展了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知识产权进基层、专利申请上门服务、专利执法维权专项行动。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198 件,超额完成了省考核任务。
——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千方百计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一是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育种工程”。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项目倾斜、财政补贴、重点帮扶等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向创新转型。2015 年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 家,总数达到了25 家,超额完成了数量增幅10%的省考核任务。高新技术企业销售额达到了29.71 亿元,预计占规上工业企业销售额比值6.2%,超额完成了3.7%的省考核任务。二是积极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市科技局对全市规上企业进行了技术需求调查,筛选了首批10 家重点企业进行支持。重点围绕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积极拓展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空间和领域。截止目前,10 家企业全部与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模式也从单一的成果交流发展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共建基地等全方位、长期性、互动式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在全市树立了典型,也开了好头。三是积极为企业开辟创新源。市科技局联合市经信委等部门新培育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 家,逐步发展成为全市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又一重要平台;联合市工会等部门举办了企业“五小”竞赛活动,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联合团市委等部门举办了忻州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此外,在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西赛区中,我市共荣获二等奖1 项、三等奖3 项。四是精心凝练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围绕全市重点产业提质增效,突出企业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凝练组织项目。围绕解决定襄法兰产业关键技术瓶颈难题,组织实施了“法兰锻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了“精密异形环件制造技术研究与开发”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全年围绕重点产业转型发展,共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51项,为企业转型升级和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