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夏,繁峙支队战士郭满福在掩护部队转移的战斗中,弹尽路绝,纵身跳崖,壮烈牺牲,被人们誉为“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他的英勇事迹在晋察冀边区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1922年,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在繁峙县庄旺村一位姓郭的贫苦农民家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郭满福。添人进口本是好事,但在穷人家里多了一张嘴便是负担。满福10岁那年,全家唯一的劳力——他的父亲积劳成疾,一病不起,生活无着。父亲把满福的娘叫到跟前,含泪说:“孩子他娘,你领着孩子们逃活路去吧……”一家人抱头痛哭。母亲留下未成年的姐姐服侍父亲,领着满福和弟弟改嫁到伯强村一家姓李的人家。其实,李家也很贫寒,好在继父身板好,人勤快,日子总还过得去。
1941年,抗日战争日渐艰苦,共产党救国为民的宗旨也更加深入人心。19岁的郭满福已经懂得了其中的许多道理,于是满怀报国热情,报名参军。他被分配在繁峙县大队(1943年改为繁峙支队)一连四班。一连是个经过革命斗争锤炼出来的英雄连队,曾在本县“岗里村诱伏战”和“东山底袭击战”等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在连队,郭满福作战勇敢,遵守纪律,参军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郭满福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连队一个执行纪律、完成任务的模范。1943年在铁家会战斗中,他和另一个战士担任尖兵,半路与敌遭遇,两人灵活机动,牵制了敌人,保证了部队行动,全歼敌人。支队党委为他记了大功。后又在打茶坊炮楼和岩头、永兴战斗中,追歼逃敌,冲锋在前,3次立功受奖。
1944年,解放区军民开始局部反攻,收复了不少沦陷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这年夏季的一天,繁峙支队获悉敌人出发“扫荡”的消息,一连指战员遂在敌人的必经之路——寺沟梁上设下埋伏,准备出其不意,予以迎头痛击。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一连指战员枪炮齐发,杀声震天,硝烟四起,打得敌人乱作一团。就在全歼敌人的时候,突然发现敌军增援部队正向一连阵地两翼迂回。情况紧急,不容迟疑,于是,连长果断下令,为保存实力,主动撤出战斗,并留下四班阻击敌人,掩护部队转移。
四班打退敌人两次进攻后,连队已安全转移。班长命令郭满福和另一位战士继续阻击敌人,掩护全班撤离。他俩为了全班战友安全转移,坚守阵地,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
就在这时,他们的子弹打光了,敌人叫喊着包围上来。郭满福看了看周围的情况,知道已经不可能冲出去了。他俩沉着地摔断了枪,郭满福掏出仅有的一颗手榴弹,紧紧握在手中,奋力把手榴弹扔向敌群。“轰”的一声,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趁着烟雾,他俩跃起向山边跑去。近前一看,前面是万丈悬崖,向前迈一步就会粉身碎骨,后退半步就会被敌俘虏。在紧急关头,郭满福毅然选择了前者。他严肃地对战友说:“我们是共产党员,人民的子弟兵,决不当俘虏,受侮辱……”郭满福拉起战友,奋臂高呼:“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悬崖。赶上来的鬼子和伪军站在悬崖边腿脚发抖。
为了表彰这两位英雄的战士,繁峙支队党委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号召全体指战员学习他们英勇顽强、以身殉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015年8月,郭满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为著名抗日英烈。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