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能源革命 数智赋能
数智赋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论坛举行
2023年09月08日 11时09分   山西日报

9月7日,数智赋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论坛现场。本报记者王瑞瑞摄

本报讯(记者曹婷婷)9月7日,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数智赋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论坛在太原举行。论坛以“能源革命 数智赋能”为主题,特邀院士专家、行业大咖、知名组织及龙头企业等政产学研各界人士汇聚一堂,聚焦能源领域数字化前沿技术和实践,传递最前沿能源动态,探讨行业发展的新成果、新机遇,共话数字能源发展的新蓝图、新技术和新场景。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出席并致辞。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正确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太原市坚持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引领,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深化拓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内涵,扎实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力打造国家能源技术革命策源地,坚定走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当前,太原市上下正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强化数字赋能、数实融合,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应用,持续推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着力构建更加多元、清洁、低碳、可持续的新型能源体系,努力打造全国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排头兵。

本次论坛由太原市人民政府、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华北电力大学主办,太原市大数据应用局、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太原市数字经济产业协会、山西复兴能源研究院承办。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勇平先后致辞,部分嘉宾作主旨演讲。

为加快推进我省数字能源技术,论坛上,由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和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联合成立的山西省综合智慧能源实验室揭牌成立;低碳云账户G-PRO绿色数字治理服务平台、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关键技术、Biochar生物炭技术等数字能源十大典型技术及案例成果发布;《数字能源白皮书》及数字低碳能量路由器先进技术发布;数字能源产业(太原)联盟成立;山西电动重卡充换电站装备制造项目等数个数字能源领域(太原)重大项目现场签约。

发言摘要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吉臻

新世纪以来,一场以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为主题的能源革命在世界范围兴起。我国能源转型的总体思路包括:发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降低化石能源消费量和占比;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先进核能技术,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突破电网、储能、氢能等综合能源技术。

实现能源转型需要坚持以电力为中心、以提高电气化水平为目标。随着大规模新能源电力接入电网,电力系统的结构形态、运行控制方式及规划建设与管理均发生根本性变革,将形成以新能源电力生产、传输、消费为主体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即新型电力系统。只有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才能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构建“双碳”目标下新型能源体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孝信

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首先要分析预测“双碳”目标下,未来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即绿电替代+绿氢替代。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开发,预计到2050年至2060年可基本实现高比例非化石能源对化石能源的“绿电替代”,成为新型能源体系一次能源消费的主体。随着可再生能源绿氢生产储运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2030年后,绿氢储能发电将有可能与风光绿电相配合,在提供长时储能发电和灵活调节方面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为“绿电替代”的组成部分,而绿氢在工业、交通、民用等领域的直接利用,则实现了对化石能源的“绿氢替代”。可以预见,对传统化石能源的“绿电替代”“绿氢替代”,作为实现新型能源系统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将在未来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数字技术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主任 曾鸣

自能源革命的战略要求提出以来,我国在能源的生产、消费、体制改革与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数字革命将加速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产业的深度融合,引导能源电力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及网络化转型,为传统能源电力行业产业升级、业态创新、服务拓展及生态构建提供全新可能性。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导致电力系统呈现“双高”“双随机”特征。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加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遵循横向多能互补和纵向源网荷储协调原则,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势在必行。而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必须加速能源电力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广以“云大物移智链边”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各环节中的应用。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丁园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