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点菜,餐后打包,“光盘”日渐成为全社会的“新食尚”,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年多来,永久场馆赛后利用率达100%……如今,节约资源理念在许多领域得到践行,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勤俭节约,倡导一种适度、节用、合理的生活和发展方式,蕴含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取向,包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道德品质,体现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对子孙后代的负责,是社会文明的显著标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勤俭节约是个人品德作风的写照,也折射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追求。勤俭可以修身养德,节约能够兴业强国,不管经济如何繁荣、社会如何发达,必须时刻以艰苦奋斗、戒奢戒躁警醒自己、鞭策自己,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俭开福源,奢起贫兆”,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不能丢,任何时候都要以俭素为美,而不以奢靡为傲。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正是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弘扬勤俭节约精神,不仅关乎个人和家庭的福祉,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能助力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先贤的治家格言,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粒米虽小,照见文明修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只有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弃微末、日积月累,才能以高水平的社会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何 娟)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