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防灾救灾>>正文
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2022年08月08日 09时40分   忻州日报

随着三伏天的到来,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季。从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出发,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织密防溺水安全网,大有必要。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据了95%以上。近年来,溺水是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给很多家庭带来不幸。溺水事件有许多相似之处: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一些孩子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到陌生水域游泳,结果导致悲剧发生。也有案例是青少年结伴去游泳,看到小伙伴溺水后,急于救人,结果导致多人溺水身亡。从地点上来看,溺水事故多数发生在农村河流、水库及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尤其需要格外警惕,未雨绸缪,加强防范。

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而现实情况是,不少中小学生一旦遇到溺水等险情,对如何自救或营救他人,往往不知所措,折射出了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短板。

每年暑假,教育部门都会下发通知,要求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学生群体年龄特点,以农村学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为重点,通过各种载体广泛宣传预防溺水安全常识和自救方式,提高学生的避险防灾、自救自护和科学救援的能力。同样,世界卫生组织在提出避免溺亡的应对措施中的一条就是,教会学龄儿童基本的游泳和水上安全技能。

及时做好预防管理、安全教育、联防联控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是有效防范未成年人溺水事故发生的“必做题”。比如在联防联控落实中,要注意排查安全隐患。对于水坑、水塘、水沟、水库、河道等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区域、场所,不仅要有醒目的警示牌,还要安排管理人员和专业救援人员加强巡视。

防溺水重在防。降低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率,减少悲剧的发生,必须补上各方的责任缺位,补齐学生溺水事故背后的安全短板。相关部门应突出早预防干预机制,强化预防溺水宣传教育。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家长应切实尽到监护责任,确保未成年人自觉远离危险水体、掌握自救互救技能。相关部门特别是水域管理责任人,要研究把握学生溺水事故的特点和规律,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制定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

紧盯重点危险水域,各级各地有关部门都要及时对辖区内易发溺水事故的重点危险水域进行排查整治。同时,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抑或是社会相关领域,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形成合力,下好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先手棋,筑牢安全屏障,用最有效的措施守护好孩子们的安全。这是对生命负责,也是对青少年的未来负责。

(沈 峰)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