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凸凹的短篇小说集《京西故事集》(北京十月出版社出版)是一部融合时代旋律和地域文化色彩的作品,不仅是对京西地区历史变迁的真实记录,更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情感与文化的探索之旅。作者深深扎根在京西大地,几十年来致力于文学创作,以真挚而温润的文字,编织出一幅新颖独特的“新乡土文学”景观。京西的泥土浸润着作者的文学观念,他以温和、内敛的创作姿态,沉稳、谦逊的笔触缓缓叙述,倾心传达对京西大地的深挚爱意。
作者对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脉络有着清晰认识,在《京西故事集》中,他努力超越单一的叙事方式,避免对乡土进行片面判断,而是选择从土地的内在出发,“先做土地上的亲人,再做对土地书写的文人”,以文化理性和悲悯之心自然呈现大地的生命伦理,探索立足在大地本真之上的乡土文学叙事。作者以独到的观察、细腻的笔墨,带领读者步入一个既亲切又陌生的京西世界,探讨伦理观念的演变与重构。书中丰富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和深邃的思考,展现出乡土文学的魅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思考乡土中国的窗口。
在作品中,京西大地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生动景观,历史的沉淀、地域的韵味、民间的传奇与时代的变迁在这里悄然交织。《京西故事集》中的自然万物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连,山脉河流,四季更迭,那些生长在自然怀抱中的植物和动物,在构成故事背景同时,更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与人文的关系被赋予伦理维度,揭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命题。作者以洞察世事的双眼和巧妙精致的笔触,描绘着京西大地生动而深刻的世态图景。在这里,生命的渴望与大地的恩赐相互交融,坚固质朴、历久弥新的乡土大地,成为人们抵御生活严寒和抚慰内心的精神归宿。
在对生活百态的细腻刻画中,作者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多元与深度。他以纯熟的文字剖析人物,揭示了人性中的璀璨与美好,捕捉到人们在逆境中的无畏情怀,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种对人性深层次的探索,使得作品超越了文学范畴,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洞察力。比如,《端庄》中有原则且好强的鲁兰英,不愿忍受同事轻视而辞去稳定工作,开“摩的”拉活又因生意常胜于同行而遭报复,但倔强的鲁兰英始终坚持做人原则,自立自强地守护着内心的“端庄”。通过一系列短篇故事,作者生动地展现了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个体如何在传统伦理与现代价值之间寻求平衡,以及这种平衡对人物命运的深远影响。
《京西故事集》中的人物丰富而多面,无论是对土地有着深厚情感的乡人,还是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寻找归属感的个体,这些多维度的生命体,拥有自身的理想和信念。通过这些鲜活人物形象,作者呈现了京西大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探讨了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个体找寻生活支点的路径。他以“人道主义的写作立场”和“悲悯万物的人文情怀”给予乡土世界全息式描绘,以舒缓而平实的节奏讲述乡间日常点滴,以散文的诗性韵律书写真实乡土世界,在质朴的镜头下拉开生活帷幕,记录乡土中绵延不断的细腻情感,捕捉人性与道德的幽微。在这里,万物交织着天然之理与无常之变,蕴含着显而易见的规律,又饱含着难以捉摸的玄妙。
书中写道:“乡土是温情的厚地,是生命的起点、人性的基点、情感的原点、伦理的支点。”对大地的深挚热爱,推动着作者不断挖掘那些隐藏在乡土深处令人动容的深刻智慧,这使得《京西故事集》充溢着浓厚温情与暖意,让读者在阅读中觅得共鸣的火花和心灵的触动。京西大地是作者写作的灵感灯塔,更是其创作的心灵地图。《京西故事集》呈现了京西大地的自然之美与人文景观,揭示了乡土生活脉络的纹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关岫一)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