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阅读>>正文
心怀梦想 向阳生长
——读陆梅的《万花筒》
2024年05月21日 08时59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作家陆梅的作品《万花筒》(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由郊区女孩麦小节到上海度假写起,把笔触深深探入市井,构筑起上海里弄万花筒一样五彩斑斓的世界。虽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但人们依然心怀梦想,向阳生长,这是作品传递出的精神主旨,也是其打动人心的原因所在。

作品中人物刻画自然、真实、丰满,尤其表现在麦小节与白雪两个女孩的形象上。白雪是一个伶俐聪明的孩子,6岁时一场高烧后失聪,成了聋哑人。她和麦小节通过手势、眼神、笔谈等方式,自然而然地玩在了一起,作品对此处理得妥帖自然。这样的写法,恰恰透视出两个女孩的真与纯,只有纯净的心灵才是透明的、不设防的,才容易心心相印、心意相通。

在表现她们明澈本真的同时,作品也勾勒出两个孩子不同的个性特征。麦小节朴实真诚、懂事明理、善解人意,初次到上海,在陌生环境里那种好奇又紧张、欣喜又惶恐的心态被准确传达出来。哑女白雪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作品着力表现这个被童话和关爱滋养的小女孩,她心怀梦想,努力在不完美中创造完美。

不仅仅是麦小节与白雪,作品中其余几位人物也很出彩。奶奶和麦小节家非亲非故,以自己的善良宽厚获得了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信任与爱。白雪父母作为普普通通的中年夫妇,过着两地分居的日子,生活有苦有乐,但他们始终不放弃,相信只要一步步打拼下去,日子就会越变越好。特别是白雪爸爸,从最初在外籍船上打工,到逐渐成为中国远洋海轮的大副,作者写得真切朴实,有血有肉,尽可能展现这个闪光人物的思想境界。

《万花筒》的一大特点是写出了上海弄堂独有的“味道”。作品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里弄普通人的生活,主要从三个层次入手。一是社会大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还有生活习俗、吃穿用度、人情往来等,用看似不经意的细节铺设社会背景。二是生活氛围,邻里之间的温情时刻、冲突摩擦以及化解隔阂的方式,一看就是上海式的,把上海普通市民的特点呈现出来。三是人物,小说中人物的人生经历、生活处境不同,构成了富有生机的社会图景,共同映照着平实中的善良、踏实中的进取、安稳中的奋斗。作者以自然真实、丰富舒展的笔触,努力“复刻”当时上海一隅的社会生活,试图描摹出时代与社会的一个剪影。

作品中有两个意象,一是万花筒,一是望远镜。万花筒寓意现实,望远镜展望未来——人总应该往长远看,心中有光和希望,不断追寻人生梦想。作品追求叙述生动的同时,力图提升思想性。作者的人生感悟散落在情节、对话以及适时的议论中,使得作品思想内涵较为丰厚,生活与思想一起闪耀光芒。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当下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与文明素养是有启示意义的。(徐德霞)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