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必须要回归黄河文化的本源,上溯中华文明的根,铭记中华民族的魂,记载中国人民的梦。《我引黄河心上流》(河南文艺出版社)一书就做了这样一个归根、筑魂、圆梦的工作,也是一项极具时代价值的重要工作。
全书包括“古代诗词”“古今辞赋”“白话新诗”三个部分,共收录历代诗歌辞赋148篇。在笔者看来,其价值有三:第一,体裁全面,涵盖诗、词、赋诸多文体,同时还收入了当代歌词,如《黄河大合唱》中的三段歌词;第二,古今兼选,从《诗经》、魏晋辞赋、唐诗宋词到元明清乃至近现代的诗歌辞赋,搜罗完备,尤其是颇具时代精神的现代作品,很好地反映了黄河的地理、水文、经济等现状,以及黄河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体现,展示出黄河的时代价值;第三,编选精良,历史上涉及黄河的诗文数量巨大,自先秦到清代就有八百余首,《我引黄河心上流》一书精心挑选文学价值较高、有影响力的作品,作者群体涵盖广泛且具有代表性。此外,为方便读者阅读,诗词后都有作者简介,辞赋中也有简要的注释,介绍相关典故与背景知识。随书还有几十幅精美的书画摄影作品,为我们展现了讲黄河故事的多种方式。
《我引黄河心上流》一书对近现代黄河文学的传承记录,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阅读一首首新体诗,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进入新时代,一部新中国的史诗仿佛在我们眼前呈现。正如郭小川1940年作于陕北的《我们歌唱黄河》:“属于工人的河,属于农民的河,属于学生旅行的河,属于青年人唱情歌的河,属于将士胜利归来饮马的河。”
书中还对古今黄河赋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结,司马相如曾说:“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赋这一文体有着极强的内容包容性,非常适合全方位、全景式地展现黄河文化之博大。书中收入的古赋皆为重新标点校勘,并一一详细注释,收入的现代黄河赋更是出自当代辞赋名家之手,继承了“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作赋传统,有知识性、科学性,并配以详尽注释,读罢可令读者知晓黄河历史文化之大略。
著名辞赋作家、本书责编王国钦先生曾在七绝《中华黄河楼即兴》中写道:“疑是平川起蜃楼,风光两岸画中收。君言九曲如龙舞,我引黄河心上流。”以“我引黄河心上流”作为本书书名,既富有浪漫诗意又无比确切。
黄河是一条精神巨河,时刻流淌在华夏子孙的心间,为中华儿女提供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加深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有数不清的黄河故事需要我们一代代人讲下去,用中国诗歌和辞赋的形式来讲述中国人特有的黄河故事,正是《我引黄河心上流》这本书所发挥的文学作用。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