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昌宇
享誉国际的美学大师朱光潜,为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美学的沟通交流搭建了一座文化桥梁。在长期的美学实践中,朱光潜以贯穿古今的博识、精深幽远的阐发,逐步建立起中国美学的独特镜像,其代表作《人间至美:朱光潜经典散文集》就集中体现了他一贯的美学思想和境界。全书在论述美的过程中指涉现实人生,从自然、社会、艺术、道德等多重维度解析美的内涵与外延,力求用鞭辟入理的阐释,呈现世间的澄澈之美。
朱光潜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探寻着美,研读着美。在他眼里,美的世界就是一个“多元宇宙”,集道德、科学、哲学、文艺等于一身,它们既相互包融又各自独立,相映成趣地构成了中国美学的源头活水,使整个世界都焕发出绚丽的姿容。面对这些或精神、或物质的众多载体,我们又该如何去评判它们内在的独特价值呢?朱光潜在书中开宗明义地强调了道德宇宙的重要性,他认为道德宇宙的核心就是善与恶——人们彼此之间的互敬互爱与欢笑同乐就是善,反之,为一己私利不顾公共礼法和信条约束,恣意枉为就是恶。在他看来,道德宇宙的理想境界应该是,人类在享受社会所赋予的权利之外,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但同时,朱光潜也提示说,多元宇宙是对立中的统一,“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保持多样多元,兼收并蓄,世界才会生机勃勃。
作为学识渊博的美学泰斗,朱光潜在论述美时总是旁征博引,将专业的美学理论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而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他说,人生场上美是无处不在的,有的人常于前台看人生,有的人惯于后台看人生,而他是前台后台都要看。“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朱光潜把人生与美学有机地关联到一起,主张把人生当成一种艺术来鉴赏。对于如何把平淡的时日过得意趣盎然,他也幽默地给出回应——“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即保持一份本真的态度,淡定安然地面对人生的无常。此外,他还接连用“决不计较、决不追究、决不埋怨”这样个性化的字眼,进一步阐明了他面对庸常生活从容豁达的美学追求。莎士比亚曾说:“一个人思虑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这场发现美、感知美的探旅中,朱光潜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之中的美要到生活中去寻”这一重要观点,“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的”,只有不脱离生活本身去谈现实和人生,美才会有所附丽。
毋庸讳言,美总是客观存在的,但倘若人们不专门去探究它、体悟它,不经意间便会与它擦肩而过。朱光潜通过自身的艺术实践,给出了应对的方法。他启悟人们,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弥补这种遗憾的,为了采撷和发现到更多有价值的美,人们应付出辛劳,将这些稍纵即逝的美转化为精神上的营养,以陶冶性情,滋养心灵,提升思想境界。那种“艺术上的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的成就,要有大成就,必离不了奋斗精神”,朱光潜适时地将艺术上的博取精进引申到美的产生和创造当中,意在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在勤勉奋进中去礼赞晶莹剔透的人间至美。
《人间至美》一书充盈着恬淡的美学禅境,在大道至简的艺术启蒙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博学多才的朱光潜;在奔波不息的生活潮汐里,又已然看到了一个美不胜收的世间万象。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