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阅读>>正文
书房是读书的天堂
——读冯骥才新书《书房一世界》
2020年08月04日 11时28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钟 芳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最爱待的地方必然是自己的书房,静静坐在其中,或以文明志,或以文寄情,或以文自勉。著名作家冯骥才在其最新随笔集《书房一世界》中,以自己书房中的一物一景起兴,通过抓取丰富的生活细节,将独特的内心世界向读者娓娓道来。

从书中走进冯骥才的书房,中间是一张书桌,上面摆着台灯、笔筒和各类工艺品。天气晴好时,有阳光从朝南的窗户照进来,在房间里形成黑白的剪影。每天晚上作者回到家中,进入书房便如野鸟回巢,如若不外出,就待在书房里读书、习字、沉思,享受独属于自己的那份安静与舒适。在这个书房里,冯骥才写出了《神鞭》《雕花烟斗》《俗世奇人》等众多经典的文学作品。

冯骥才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为“心居”,乃“我心居之处”。近些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与抢救,每当压力大时便会钻进书房,用手中的笔在心中苦苦探寻,试图拨开迷雾,穿越困惑,找到让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在冯骥才看来,“作家的书房,正是作家最不设防的地方,因为你的一切想象、思想在书房里都是赤裸裸的,都要真诚地表达出来,读者不需要看一个虚假的字。同时,书房又是作家向外射子弹的战壕,是安顿自己心灵的地方,是诗情画意的地方”。

在冯骥才的书房里,有许多陪伴了他很久的东西,如丁香尺、小药瓶、架上的书、拆信刀、皮烟盒、烛台、风铃、虎枕、老黄历等等。去年夏天,他写了77篇关于这些小东西的精妙短文,每篇皆是以物言志。在别人眼里,他们或许只是普通的玩意,但对冯骥才来说,每一个小物件背后都有着特殊的含义,或承载着友人的情谊,或记录了一段难忘的往事,或见证了人生重要的瞬间。后来,这些小短文被汇编成册,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这本《书房一世界》。

书房,作为一个异常独特的物质空间与纯粹自我的心灵天地,处处折射出作者隐秘的精神世界。正如冯骥才在书的自序里所说:“对于作家,惟有在书房里才能真实地面对世界和赤裸裸地面对自己。这里是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是自己精神的原点,有自己的定力。”之后他又在正文反复重申了书房对于作家的意义:“作家之特殊是有一间自己专用的房子,叫作书房。当然,有的作家没有,有的很小。我过去很长时间就没有,书房亦卧房,书桌亦餐桌,菜香混墨香,然而很温馨。现在已然有了,并不大,房中堆满书籍文稿,但静静坐在里边,如坐在自己的心里,任由一己自由地思考或天马行空地想象,天下大概只有书房里可以这样随心所欲。这是作家的一种特权。”

“孙犁先生书房的桌上放了一个天青色的瓷缸子,里面装着清水和十几个雨花石,每个石子都像他的文字一样,纯粹、透明,所有往来邮寄的信封都是用拆信刀拆开的,摞得整齐、有序。”在书中,冯骥才还提到自己去过孙犁、冰心、贾平凹等不少作家的书房:“作家的书房和人的气质、习惯、文风是一致的。那里的一切都是作家性格的外化,或者就是作家的化身,无不彰显着作家的个性、气质、习惯、喜好、兴趣、审美。”确实如此,在作家的书房里,每一件东西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记录了自己的阅读历史、写作习惯,甚至还包括独特的人生审美。于作家们而言,书房里是一个世界,一个自己的世界,亦是一个放得下整个世界的世界。只有回到书房,他们才会彻底将自己赤诚的心拿出来,让书房成为他们安顿心灵的处所,让自己能够更加真实地面对世界。

字里乾坤大,书中日月长。博尔赫斯曾经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么对于作家,书房或许便是他们内心天堂的模样。诚如冯骥才在《书房一世界》中所述:“我喜欢每天走进书房那一瞬的感觉。”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