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白求恩在五台
2025年09月04日 09时41分   忻州日报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年),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7年12月前往纽约国际援华委员会报名,并主动请求组建一个医疗队到中国北部和游击队一同工作。

1938年1月2日,白求恩带着足够装备几个医疗队的药品和器材,从温哥华乘海轮前往香港。1938年3月31日,他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并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1938年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

1938年6月17日,白求恩和医疗队来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金岗库村,创建松岩口“模范医院”。他指导属下改造房屋,创建了手术室、病房,制作医疗器械设备,指导木工制作靠背、牵引架、药架、托马斯夹板等。

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率医疗队到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4个月做手术300余例,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了大批伤员。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因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不慎被手术刀割破,感染了败血症。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在五台山区,白求恩带领医护人员腾出庙宇库房并打扫干净,用作简易病房,将分散于百姓家中的伤病员改为集中护理,因陋就简地改善了医疗条件。订立查房、值班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亲自制定教学计划,编写了《创伤疗法》《消毒十三部》等教材,亲自授课培养卫生干部。改进医疗方法,以前八路军伤员凡贯通伤都用红汞、升汞、石碳酸、匹克磷酸、雷夫奴尔等药物溶液浸泡过的纱布条穿进伤口引流,伤口愈合很慢。白求恩采用手术扩伤疗法,使伤员治愈率大大提高。为适应山区和野战医疗手术的需要,白求恩自己动手设计并组织附近村里9名木匠、铁匠、锡匠集中在医院里用两三个月时间做成大量手术床、药架、药箱、夹板、靠背拐子及伤病员使用的其他医疗器械,解决了当时的医疗急需。他还仿照山区农民毛驴驮粪用的鞍子,设计制造出一款简便、轻巧的医疗箱。这种箱子驮在骡马背上能装器械,放在地上又可做简易的手术台、治疗台、药箱,非常灵活方便。此外,他还亲自动手做木工、打铁器,制作出适合外科伤员的各式各样的夹板。1939年9月15日,在白求恩提议下,晋察冀军区在松岩口村南的龙王庙里隆重召开了“模范医院”落成典礼大会,聂荣臻司令员参加了大会。

白求恩在五台山区工作和生活了100多天。他来到中国,在五台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最长,在这里留下了他支援中国人民抗战最光辉、最有意义的一段历史。他在五台工作和生活期间,躬身践行并升华了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总结概括的崇高的白求恩精神。这位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对革命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白求恩,这个光辉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策划:宫爱文 白雪萍

文字:郭剑峰 白炜明提供

图片:宫爱文

设计:范琛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