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说“暑”字
2025年07月21日 17时26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暑”字小篆体

白居易《苦热》诗云:“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不堪逢苦热,犹赖是闲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酷暑严寒,日月运行,自然界之规律。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挥笔感叹酷暑之烦。东汉繁钦写的《暑赋》,谈夏暑之酷烈:“林钟纪度,祝融司节。大火飘光,炎气酷烈。沉阳腾射,滞暑散越。区寓郁烟,物焦人渴。煌煌野火,喷薄中原。翕翕盛热,蒸我层轩。温风淟涊,动静增烦。”

其实,读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暑”的解释,也能感受到《暑赋》中的情形,而且从造字过程中还可体味古人对暑之表达。甲骨文的“暑”字至今尚未发现,我们能见到最早的“暑”字是小篆,上下结构,由“日”“者”两部分构成。

先说“日”字。甲骨文中“日”是个象形字。不论甲骨文还是小篆的字形,其轮廓皆为圆形,就像天上高悬的太阳,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辉,为“六书”中的象形字。“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类别,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给“六书”之一的象形字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简而言之,就是一看便能明白其字义,“日”字为最典型。

再说“者”字。“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者”的甲骨文,好像木柴着火,火星四溅,仿佛在炊煮,即表示生火煮食或者围火言谈的意思,因此“者”是“煮”和“诸”的本字。也许现代人有点难以理解,其原因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内容日益丰富,“者”字的“生火炊煮”意思消失,造字者便另造“煮”代替;同样“者”为“围火言谈”意思消失后,再加“言”,另造“诸”代替。

因此,“暑”为顶着烈日饮煮,其酷烈之义甚明。这使人联想到杜甫的《夏夜叹》一诗:“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说文解文》曰“暑,热也。从日,者声”,可理解为,暑天热如煮,天气灼热。酷暑时节,海滩上、泳池里人满为患,黑压压一片,如同锅里的水饺在翻煮。

古人认为“燠”是热之始,“暑”是热之极;“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再说说“寒”字。书法家林剑丹经常用战国三晋古文字书写“寒”字,古雅清秀之极,他认为,“寒”字不仅古气十足,而且有活灵活现的写实效果,就像是线条描绘,形象地表达了“寒”字的意思。

“寒”字就像房屋中间站着一个人,四周塞了几根茅草,令人想起寒风凛冽时,只得用茅草堵窗户,而人的脚还踩在冰块上,寒意不时袭来。林先生笔下的“寒”字,与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寒”字,同源近形。《说文》云:“寒,冻也。从人在宀下,以茻薦覆之,下有仌。”(金辉)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