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古今话“春运”
2020年02月02日 10时56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回家过年,是每个在外工作打拼的人内心最殷切、最强烈的渴望和期盼。每年春节时,浩浩荡荡的回乡大军堪称史上最壮观的“迁徙族”。而在古代,春节的“迁徙”群体规模远没有如今这么庞大。

在以农耕为主的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为了利于税收,推行严格的户籍制度,从而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活动区域仅仅是方圆十几里的范围。那些因为逃避灾乱而远离故土的人,更不会为了过年而回归家园,因为对他们来说生存都是难题,遑论过年。所以在那个年代,漂泊在外而又有机会回家过春节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做买卖的商人,另一种是离家考取功名的士子。他们平时宛若无根的浮萍四处“漂荡”,到了该回家过年的时候,就会各显神通了。

商人有财,属于土豪阶层,回家过年会选择坐马车,顶级商人甚至会有自己的车队。车上载满了各种礼品,随从仆人更是一大帮,一路走来甚是风光。普通商人则会选择雇辆马车回乡过年,雇马车的花费也不容小觑。以唐代为例,据史料记载,雇一辆马车,一天只能走一百里,费用是一百文。若是以如今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来算,在古代用马车则需要走半个月左右,如此一来,光是雇车的费用就将近二两银子。其他朝代虽然不尽相同,但若以购买力而言,价格大概都在这上下浮动,不会相差太远。半个月的时间,雇车费用约是二两银子,路上包括食宿在内的其他开销,也差不多要这个数。这么一算,回趟家起码要准备五两银子左右,这个价格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几乎是一年的收入了。若是以米价来换算,这五两银子大概相当于今天近万元的人民币,显然这不是一般人能负担得起的。所以,会选择用马车赶“春运”回家过年的,多半是当时的土豪阶层。

那么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士子们,又是如何回乡过年的呢?古代不像今天,离家在外没钱了,打个电话微信转账就到了。古代士子离家时除了带几本书,大多只带了出门的单程路费。倘若金榜题名,则名利自然都有了,而一旦落榜,回家的盘缠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所以这些人出行时大多会选择水路。在古代,水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比较方便,而且费用和马车比起来,也相对低廉很多。然而若说坐马车得近万元,走水路再便宜也还是要三五千。这个价格也不是大多数士子都能承受得起的,所以士子们也会在平时挣点“外快”。比如有些士子会选择住在寺庙,省了租房的费用,平时再帮寺里抄抄经书,在路边摆摊卖卖字画,也能积攒点回家的银子。而那些不懂生财之道,荷包又空空如也的士子们,就只能靠两条腿走路回乡了。这么一来,回到家往往都是好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所以,古代士子想要回家吃顿团圆饭,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如今交通发达,人们回家过年已经非常便利,在外打拼了一年,有钱没钱也要回家过年!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能平安顺利地回到家,和亲人们一起过个团圆吉祥的春节,那就是无比快乐、幸福的事情了。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