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银花和她的刺绣作品
在晋北的代县,出县城东行24公里处有个峨峰,就在峨峰脚下的峨口镇新西村,有位非遗传承艺人,名叫韩银花。提起韩银花甭说是街坊邻居,就是十里八乡也知道她是个刺绣名人。她加工的刺绣作品,五颜六色,造型别致,惹人喜爱。尤其是代县作《三环套彩球》,令人叫绝,为民间艺术奇葩。
暑天一日,中午时分,我们雁门风情采编组一行三人慕名前去采访。走进韩银花的农家小院,正面瓦房红门绿窗,油漆崭新,给人有怡静清新,舒适宜居之感。主人公热情地招呼我们入室,跨进门槛,一股香气扑鼻而入,满屋的刺绣作品迷人眼球。让座沏茶,笔者不顾一切,急急掏出相机,将《金玉满堂》《龙凤呈祥》《金鱼钻莲》《十全十美》《喜鹊登梅》《老鼠嫁女》《鸳鸯戏水》《喜迎十九大》《多子多福》《十二生肖图》《国色天香》《三环套彩球》《金陵十二钗》《一夜变福》《童子闹春》《百鸟朝凤》《摇头狮子》《八洞神仙》……还有精制的小孩老虎鞋、三寸金莲鞋等一一囊括定格。一个个神话故事化作一针一线,一篇篇文学名著被妙手演绎在小小的香包上。看着一只只五颜六色的香囊,谁想到出自一位70岁的老人之手。笔者拍摄后采访正式开始了。
年愈古稀的韩银花,1951年生于繁峙县岩头乡的穆格村,下有4个弟弟,仅仅是个高小文凭。她的老娘张二女从五台县豆村嫁到康家沟,那时,村上有钱人家姑娘出嫁做的嫁衣上都要绣花,都爱找老娘绣。母亲高凡凡得她老娘的真传,也做的一手好针线。在奶奶、母亲的影响下,韩银花很小就爱上了刺绣。并学着母亲的样子,一手拿针,一手拿布,试着缝。初学尽管针脚七扭八歪,但非常高兴。就这样,热爱绣花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小银花心中。自幼银花心灵手巧,聪明好学,长大后,嫁到峨口西村,生育两儿一女,为了生计,他就掌握了缝纫技术,曾在峨口大楼里当工人,进行服装加工30多年。儿女长大,男娶女嫁,大楼改革,就弃计回村。在家闲暇不住,就干起家庭刺绣,先后投资上万元。说起刺绣,韩银花就笑容满面,娓娓叙来,“构图、选料、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实则讲究功夫。在制作过程中必须通过平绣、锁绣、补绣、纳绣、挑花、剪绒、打结、锁边、圈金等不同针法和不同工序。”笔者插言道:香包虽小,却融入了大量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刺绣艺术。
为何叫香包?香包在《诗经》里已有描述,说明早在约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香包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刺绣而成,色彩绚丽,自然有装饰衣着、把玩欣赏之审美功用,又因填有特殊的中药材,兼有驱邪、除菌、爽神的功效。这就是香包的起源和作用。每年的端阳节前后,她的二儿子李贵元要到山上采集香包里装的药草,采回来晾晒干后,将药草加工。以备用时,用白纱布包起来,装入五颜六色的香囊里,香草芳香宜人,能避瘟除秽,扶助正气,驱蚊防虫。 韩银花一心痴迷刺诱,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在传承的前提下创新。她的代表作是《三环套绣球》。保守地说,这是“三晋第一绣”,放开地,中华独一无二。2017年三伏酷暑,她与二儿子坐在客厅的地毯上,电风扇哗哗旋转个不止,母子俩的大脑苦苦思索不停,时而拿笔绘画草图,时而打开手机的计算机计算,时而用圆规旋转画圆。一个三环相套的绣球图案终于想出来了。三环套由186片绣布,60个刺绣图案,有龙凤呈祥,暗八洞神仙,七子团圆,梅兰竹菊等。41颗彩珠,9个彩穗,1个中国结组合而成,两个人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这个作品是自家独创,是她的最爱。有人欲出资2万元购买,但韩银花不舍将这个"宝贝"买掉,要作为精品收藏视为传家之宝。
韩银花除绣香包外,她制作的鞋垫颇具特色,曾依据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的图案,刺绣在鞋垫上,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煞是好看。2016年太原一老板出资8000元买走收藏。还有那《十全十美》的刺绣令人百看不厌,黄底色的葫芦型上靣绣有图案,每个图案有图意,这就是刺绣文化。
正在制作中的《十全十美》
《十全十美》就是平常人们说的大全花。共有20个图案,将20个图案两两合拼为一组,构成了10个组图,其寓意为十全十美。扇子与牡丹相组合,寓意为:扇子扇牡丹,媳妇进门婆喜欢;鲤鱼与金莲相组合,寓意为:鲤鱼钻金莲,5女2男7子团圆;大鞋(hai)与小鞋(hai )相组合,寓意为:大鞋(hai)套小鞋(hai),金银财宝进门来;剪子与福手相组合,寓意为:剪子剪福手,相守幸福到白头;兔子与青葱相组合,寓意为:兔兔吃葱葱,来年抱个胖孙孙;柿子与如意相组合,寓意为:柿子配如意,相亲相爱不分离;红樱与金砖相组合,寓意为:红樱挑金砖,两口越活越心宽;蛤蟆与金砖相组合,寓意为:蛤蟆跳金砖,祖祖辈辈人当官;葫芦与元宝相组合,寓意为:葫芦装元宝,官位必定升得高;竹笙与桂花相组合,寓意为:笙吹桂花香,幸福生活似天堂。以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各种情感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民间的传统文化在工艺品上的体现。
这个高小文化程度的韩银花,凭天赋,靠巧手,韩把民间刺绣练成一手绝活,足以说明她对民间艺术的钟爱、酷爱和痴迷,成为山西民间艺术的奇葩。她刺绣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胆尝试,用于创新,用娴熟的技艺传承着刺绣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多多,收获满满。她的刺绣作品参加展销,并获奖,被艺术展览馆收藏。2017年,韩银花的刺绣作品参与了运城市手工精品展,期间全国妇联副主席宋秀岩、省妇联主席张葆看了韩银花的刺绣作品,给予高度评价,誉为"晋女第一绣"。询问其申报非遗情况,她告诉已在2013年县里为她的作品结集《刺绣作品锦集》;2017年申报成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时,鼓励其可申报成省级非遗。韩银花信心十足,用巧手银针把风土人情、人文民俗修得更美更靓。如今的韩银花一天不动针线活,手头就痒痒。他还特意透漏一个鲜为人知的小秘密,“吕洞宾”“曹国舅”2神仙的黑色头像是自已孙女的真头发绣上去的。啊!令笔者惊叹不已,头发也在老艺人手中规矩如从?佩服之至。
韩银花用孙女的头发绣出头部和名字
韩银花最大的心愿是申报成市级非遗,作为非遗传承人,在把刺绣技艺传给儿女辈的基础上,再传到孙子辈。谈起心愿她信心满满。
釆访结束的时,老艺人韩银花将3个八宝型小彩绣赠送与我们,致谢之后,笔者再次环顾满屋的刺绣作品,对老艺人敬佩在心,与主人道别。
坐车行驶在归途中,翩翩联想,一路奇香。
《雁门风情》主编王斌 釆写
作者
王斌,代县人,就职于代县五中。多产作者,诸多作品散见于报刊、网络。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