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植户陈晓燕正在自家葡萄园摘葡萄。
“尝尝,刚摘的葡萄新鲜得很。”8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临汾市尧都区北席村千亩葡萄园,种植户陈晓燕热情地说。
葡萄园十分热闹。市民李大姐提着竹篮,穿梭在葡萄架下:“去年带孙子来摘过,我就认这儿的葡萄。”
陈晓燕站在田埂上,脸上露出暖暖的笑容。二十多年前,她经过多方考察,在这里种下了第一株巨峰葡萄苗。别人用农药防病虫害,她扛着锄头一点点除杂草,慢慢琢磨出管理“土办法”:给葡萄套上透气纸袋防污染,搭起遮阳棚调节光照,拉起细密的防鸟网护果实,连灌溉都用深井水喷灌。有人说她傻,放着省力的法子不用。她却笑着回答:“我就想让大家吃得放心。”
因绿色健康,陈晓燕的葡萄成了市场“香饽饽”。她又陆续引入蓝宝石、玫瑰香、阳光玫瑰等品种,从最初的小面积试种扩展到120余亩。如今,葡萄园年产量达30万公斤,产值300万元,不仅供应本地超市,还销往运城、晋城等地。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裕才是真富裕。”葡萄园红火起来,陈晓燕带着200多户村民一起种植,1500多亩葡萄园连成片,成了北席村最亮眼的风景。
2013年,北席村党支部牵头成立鸿富康绿色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走上了规模化种植之路。
“合作社管技术指导,还帮着销售,咱就按要求把葡萄种好就行。”村民赵吉运算起账来,“以前自己种,亩产才1750公斤,还发愁销路。现在跟着合作社,亩产提高到2500公斤,收入增加不少哩。”
从一个葡萄园到一个葡萄村、从一人致富到众人共富,北席村的葡萄架下,乡村振兴的甜美图景正生动铺展。
文/图本报记者杜春春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