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头条>>忻州头条>>正文
因势利导 互联互通 有机融合
忻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2025年11月06日 10时35分   忻州日报

太忻大道忻州段。本报记者张存良摄

自2024年6月起,偏关县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开展水污染跨界联防联控,将黄河干流及其杨家川河支流等河流水污染防治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严格环境准入、合理布局空间、优化产业结构,针对汛期、枯水期等水污染事件易发期,及时开展跨界较大突发水环境风险事件研判预警工作。

这是“十四五”以来,忻州纵深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举措之一。生态环境的联治共保,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互联互通夯实了基础。

立足忻州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聚焦能源转型,忻州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共同规划绿色能源经济廊道战略,两地“资源图”“产业图”“效益图”完成编制,其中主要内容就是充分发挥忻州煤炭先进产能占比高、风光发电装机规模大、连接陕蒙能源生产中心等综合能源优势,促进以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电力为主的跨区联动与协同发展。廊道的建设有助于忻州富余电量外送至“京津冀”,打捆扩大“晋电送京”规模,使忻州成为保障北京及周边地区规模化、便捷化的电力能源供应基地。

紧扣高品质和高质量,立足“山水关城”资源富矿和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忻州全力打造世界级文旅康养目的地。市内县域间,以“大芦芽山”规划为引领,宁武、神池、五寨、岢岚等环芦芽山各县统筹考虑景点分布、认真规划道路交通、高效对接旅游线路;以“大五台山”规划为引领,五台山景区和五台、繁峙两县通过资源共享、服务升级、品牌共创,统筹文化体验、生态观光、红色旅游,忻州雄奇壮美的山、水、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城等资源优势进一步放大。

市域间,通过“长城两边是故乡”“太行两麓皆是美好”“晋风陇韵·黄河共舞”“黄河牵晋陕·唐风遇晋韵”“黄河‘第一’在忻州、长城精华在忻州、太行之巅在忻州”等禀赋优势宣传活动,忻州联合阳泉、太原、吕梁、晋中等山西中部城市群各市,共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兰州市等地精准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助力忻州文旅声量提升。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达301.87万人次,6个重点监测景区门票(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3.22%。

生态为底,发展为基,民生为重。

“十四五”以来,太忻大道、忻定大道、忻原大道、忻奇大道等城市快速干线纷纷建成投用,国道108线改建即将进入收尾阶段,繁峙到五台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省道247河曲刘家塔至保德土崖塔新建工程节点项目顺利推进,国道337、338等过境改线工程全力推进。

集大原高铁开通,进京最短线路雄忻高铁正在向全面贯通迈进,忻州高铁节点城市基础进一步夯实。

伴随着县域间和市域间交通动脉的打通,忻州与太原两市动车开行“公交化”,公交连接便利化。忻州与太原双向住院就医免备案、社会保障补换卡、跨市域提取住房公积金、“山西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冠名营业执照等一批民生实事全面实施。

特别是太原科技大学忻州校区开工进入倒计时,在教育、旅游、公共服务方面,忻州与太原等中部城市群城市,越来越多共享交通一张网、办事一个章、民生一卡通。

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推动下,忻州的资源优势正转化为发展胜势,更多的发展红利正在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幸福红利。(记者任逢春)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