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频道>>社会>>正文

织密民生保障网 绘就幸福新图景

——五寨民政用足用好用活政策红利增进民生福祉
2025年11月14日 08时08分   忻州日报

初冬的五寨县北城社区,幸福养老工程里暖意融融。78岁的王大爷正和老伙计们围坐一桌切磋棋艺,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花:“以前在家孤零零,想找个说话的人都难,现在吃饭、下棋、体检一条龙服务,这日子过得比蜜还甜!”这暖心的一幕,正是五寨县民政局把民政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实打实织密民生保障网的生动写照。

政策用足“兜底网”民生保障无死角

走进县民政局档案室,一本本低保五保救助资金发放台账、高龄津贴发放台账整整齐齐排列着,格外醒目。“这里记载着给老年人发放的一笔笔‘养老钱’!”工作人员翻开台账,指着密密麻麻的人名介绍。今年以来,通过公安、乡村振兴、医保、人社等部门间数据联查比对,该县累计为8159名老年人发放低保金3834万元,为778名老年人发放特困供养金536万元及护理费104万元,为2803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208.78万元,实现资金发放“零遗漏”。其中,1260名低保高龄老人享受到低保金、高龄津贴的“双重保障”,养老钱一分不少落“袋”为安。

养老服务设施也在紧锣密鼓升级。东城社区养老工程的电梯正在调试,即将投入使用。这个总投资310万元的项目,配备了29张日间照料床位,还有衣柜、饮水机、麻将桌、乒乓球台等30余台(件)生活娱乐设施,投运后周边5个小区的百余名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服务。除此之外,4所养老机构完成了设施改造,新增75个无障碍扶手、153台应急呼叫器、140块防滑地垫,还为所有入住老人做了健康体检、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截至目前,入户探访关爱困难群体1370余次,把温暖送到1100余名老人的心坎上。

政策用好“精准帮”“急难愁盼”全破解

“多亏了民政干部‘特事特办’,不然我家老头子可就没救了!”汶子坪村村民马晓珍提起这事,眼里满是感激。她丈夫赵祯患上淋巴肿瘤后,家里一下子陷入困境。县民政局得知情况后,立刻启动“医疗+救助”联动机制,不仅把赵祯纳入低保,还协调医保部门将报销比例提高到80%,个人自付医疗费每月减少了1600元。这正是该局推行“红黄蓝三色预警”救助机制的成效——截至目前,共救助465户因病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金33万元,帮助不少家庭渡过了难关。

救助资金要花在明处、用在实处。民政部门搞起了资金监管“阳光工程”,微信公众号每月都会公示新增低保五保对象信息,高龄老人的津贴发放数据随时能查。“每一分救助金都得用在刀刃上!”局里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建立“村级初审——县级联审——动态核查”的全流程机制,截至目前,追回违规领取的高龄津贴2万元、低保资金3.6万元,确保救助金精准发放到真正需要的困难群众手中。

政策用活“添暖意”服务创新更省心

砚城镇中所村的王某患上白血病后,须长期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治疗,高昂的治疗费让这个普通农村家庭喘不过气来。就在全家人一筹莫展时,砚城镇民政干部小刘主动上门:“别着急,申请救助不用跑来回,也不用交纸质材料!”他手把手教家属用“晋心救”小程序,把身份信息、病历情况拍下来上传,没多久就帮着办好了低保申请。如今,通过这个小程序,已有495名困难群众顺利纳入低保,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我们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好工具,让救助政策落实得更准更快!”砚城镇民政事务中心负责人说。

慈善救助的创新实践更让人暖心。该县出台《五寨县关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对因病特困群体实施社会救助的实行办法》,民政部门联合卫健、医保等部门,形成救助合力。前所乡的郭力昊一家,在做完肾移植手术后,不仅拿到了5000元临时救助金,还通过慈善总会申领到7.6万元医疗补助,全家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今年以来,全县已开展慈善救助7人次,发放救助金21.2万元,为困难家庭撑起了一片天。

夕阳西下,北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传来阵阵歌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从“急难愁盼”的精准救助到服务模式的创新升级,五寨民政人用政策的温度,丈量着民生的厚度。2803张老人的笑脸、310万元的项目投入、4528万元救助金的精准投放、1370次入户的贴心探访,一串串实实在在的数字,书写着新时代民政工作的“五寨答卷”,让民生暖流润泽每一位群众的心田。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