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州人>>正文
一位耄耋老人的家乡情怀
——原平市子干村退休干部刘天卯二三事
2024年10月16日 11时18分   忻州晚报


华 浩 杨 静

他家的房屋建造新颖、规划别致,让人耳目一新;10条家风家训写在院中醒目位置,激励着后人明大德、守公德、做善人;他奉献家乡,自愿出资百万修复家乡的生态环境。这位共产党员的情怀,令人敬佩。他叫刘天卯,82岁,是太重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是原平市子干乡子干村人。

“子原居”凸显“样板房”风采

在抗日英雄刘子干的故乡原平子干村,有一处叫子原居的住宅,与众不同,彰显特色,它就是刘天卯在家乡建造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房”。说起这套房子的建造,就引出一段故事。

刘天卯是刘子干的本家侄儿,1942年9月出生。而刘子干却在当年的11月30日以“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刘天卯是听着刘子干的故事长大的,充满一腔为国为党奉献的热血,他15岁考入太重技校,19岁参军,23岁入党,31岁转业到太重集团,60岁退休。之后又退而不休,与老友创建了私营企业,一路摸爬滚打,实现了自我价值。但人老思乡,梦回故里,他想念家乡的父老、家乡的山水,毅然决定回乡养老。无巧不成书,就在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老友接触到了省政府相关部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设计的样板房图纸,他在39套样板房中选取了一套适合家乡原平晋北风格的住宅样本,精心建造起自己在老家的住宅。

这套住宅,居室设计和院落布局都汇聚了乡村文化的鲜明特点,从灶台、老炕到传统的炕围画、大躺柜的摆放陈列;从墙壁上书法作品、刺绣的装饰到整个庭院的设计都具有浓浓的农耕文化、院落文化、红色文化、家风文化特色,到处充满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整洁干净的院子里,架上的南瓜藤条像训练有素的士兵,规规矩矩地爬满藤架,营造出一处天然绿荫地带,绿荫下的石桌石凳有序摆放,南瓜架下几十个黑绿色的南瓜,展示着主人精心耕耘换来的累累果实。还有西红柿、茄子等各类应季蔬菜和院子里的山楂树遥相呼应,呈现出一派和谐、热烈、独特的农家风味。人们夸奖他的住宅:“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房,青少年家风家训的教育基地,从城市居民到农村养老的示范户。”

“严家训”铺就子孙成才路

刘天卯在人生的路上风雨兼程,已走过了80多年,他时刻牢记着做人做事的家风传承。小时候,他是听着父母亲淳朴的教诲和抗日英雄刘子干的故事长大的,从读书、参军、提干、转业国企到退休与老友创办私营企业,再回故乡建房养老,无论在哪个位置,哪个年龄段,他都不忘初心,坚定不移跟党走,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一身正气,把家风的传承当作自己神圣的职责。他和老伴刘粉团给后辈儿孙精心制作了10条家训,让他们铭记在心,见诸行动。一是善良人之本,学习自身高,厚德是财富,勤劳家事兴;二是事非分明,坚守原则,宽以待人,时时省身;三是智慧无量定人生,洁身自好谨慎行;四是百年做好很不易,一时失足难回头;五是处世要真实真诚透明,让人能信任理解帮助;六是只有经受艰苦挫折的磨练,才能珍惜点滴进步的欢欣;七是一生求好;八是严禁染指毒赌贪;九是做人为先,奋发进取;十是身正走天涯。

家看家,户看户,儿孙看的是老前辈。他和老伴在半个多世纪的婚姻家庭生活中,互敬互爱,互帮互让,以宽厚的心胸,经营着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女、孙辈。2001年,儿子谈对象时,把女友带回家见父母,刘天卯和老伴哪哪都满意。家规家训说在前头,进了刘家,必须做到不赌不骗,本分做人。当时儿子的女朋友,听着似乎有点别扭,甚至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欣然点头。20多年过去,刘家的家风家训,在儿子和儿媳的心底深深扎根。有一年暑假,孙子外孙兴致勃勃地从省城太原赶回老家子干村看望二老,进到“子原居”,异口同声朗诵刘家的10条家训。刘天卯和老伴在屋里听到声音,急忙出来迎接。这两个孩子以标准的站姿、高亢洪亮的声音说:“报告爷爷奶奶、姥爷姥娘,刘家家训背诵完毕。”惹得刘天卯和老伴一阵欢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刘天卯传承家风家训,以身作则,并把老家的居所当成家风家训的德育教育基地,培育儿女孙辈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塑之才。他的闺女、儿子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事业有成,他的孙辈健康成长,成绩优良,他的外孙从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后,考入太原科技大学读研深造。儿女孙辈的有所作为,是家风家训教育的成果,就像南瓜架下那一列列果实一样,香飘庭院。

老党员彰显赤子情怀

别看刘天卯是位82岁的老人,他精神抖擞、神采奕奕,说话铿锵有力,走路疾步如飞。如果不知道他的年龄,还以为他刚退休不久,就是这样一位有着59年党龄的老党员、老军人、老干部,对党对家乡对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心中时刻充满着感恩,总想用一己之力为家乡为后代做些有益的事情。

他曾经为军队建设、企业发展、社会和谐出力流汗,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1964年在全军大练兵中,参加北京空军某部组织的军事大比武,成为最年轻的指挥员。1987年在完成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荣立二等功。1988年后的两年中,他随太重被调派到深圳工作,参与了特区建设。1990年为山西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某路段制作门牌框架,同年被评为太原市老年事业先进工作者。2017年4月,原平市举办第九届梨花诗歌节,分会场设在子干村,他为宣传原平,自费特邀太原市群众艺术馆、山西省老年大学摄影班、山西大学老年书法协会、太原老年摩托队等团队的240人,前来观光并宣传,花费6万元。2022年子干村编写村史,他捐款3000元。如今,他仍然保持着那么一种情、一份爱,每天的《新闻联播》《山西新闻联播》必看,雷打不动,形成习惯。

他为党奉献,总想把钱省出来,为社会做些事,为家乡添些彩。

他想改善家乡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先辈刘子干,为抗日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刘天卯砥砺前行。他对生他养他的子干这片热土,饱含深情,他还计划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积蓄,用于治理家乡的生态环境,报告已经写好,正在等待批复。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自己的心愿:把家乡的传统油梨通过技术改造、科学培植,打造成新的特色梨产品。他更想让家乡的山水和谐美丽,永远充满生机。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