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州人>>正文

扎根农村 初心向阳

——记保德县林遮峪乡元家山村第一书记张宇荣
2023年12月28日 11时24分   忻州日报

这里海拔990米,一条狭窄的螺旋式盘旋小路是村子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山高坡陡,落后闭塞,5个村级小组居住分散——这里是元家山村,位于保德县林遮峪乡,是张宇荣主动请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地方。

张宇荣是保德县委宣传部派驻林遮峪乡元家山村的第一书记兼队长,2021年主动请缨到这个小山村驻村。

与元家山结缘,是因为2018年脱贫攻坚战中的一次采访。那时张宇荣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在跟踪记录的过程中,她和元家山村民、孤儿、老人结下深厚的感情,也因此对村里家家户户的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这为她后来担任元家山的第一书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面党旗,塑形铸魂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

元家山村共有341户,927人,党员28人,党员中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入党的老党员。2021年“七一”,恰是建党100周年,张宇荣抓住了这一契机,自己购买了白T恤、小党旗、党徽、笔记本等,将所有党员集中到一起,召开了主题党日活动。她组织的这一次党日活动,让全村党员集体过了党的生日,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此以后,张宇荣经常组织大家学习党的规章制度,传递党的声音,讲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为了不让老党员在炎热的天气里奔波,她就带着相关书籍到各小组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马家峁小组的党员们集中在原村委会的大树底下一溜排开,张宇荣为老党员们就地讲授党课。王家畔村老党员王俊半身不遂,行动不便,张宇荣和村支书送教上门,把党的精髓要义讲给老党员听,并给他划了重点。

把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到田间地头,把党的温暖与关爱送到每一个党员与群众中间,把党的政策宣传到山村角落,处处为群众着想的党员干部谁不喜欢。

一部手机,存满深爱

打开张宇荣的手机,满是工作的痕迹,不管是什么功能的APP,在她手里,都能变成为驻村服务的软件——随便打开通话记录,一连串的名字竟都与元家山村有关,不是村民就是包村干部,不是村支书就是驻村队员。

家家户户,事无巨细都要和张书记唠唠。门前铺了水管需要报销、孩子上学、老人养老低保认证等都要和张书记说,甚至等不到老天下雨也要打电话与张书记说说。她的手机总是“热闹”着,但她一点儿也没嫌烦,只觉得这个老百姓的“贴心人”,她当得乐意。

老百姓愿意找张书记,是因为张书记总记挂着他们。为了让村民刘文文儿子返校,她多次去其家里做工作,一个月打了39次电话。为了鼓励患癌的王凤英鼓起生活的勇气,张书记多次为她买米买药,帮助她卖农产品。

元家山的老百姓对她的依赖和信任感动着她,艰苦的驻村工作又锤炼了她的意志。她用文字、用图片、用视频、用行动,用自己一颗赤诚的心记录着驻村生活,践行着初心使命。她的手机就是一部驻村史,是元家山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乡村振兴奋斗史。

一片葵花,饱含热情

村集体经济的软弱是乡村振兴路上的大难题。张宇荣成天琢磨着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们过上更加踏实富裕的生活。

参考四井头村红葱等比较成功的案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张宇荣决定把村里几十亩撂荒地耕种向日葵,并申请衔接资金种植200亩向日葵作为特色产业来发展。

一直等到6月中旬时,看天气预报有雨,张宇荣立马组织村民种植向日葵。怕村里老人搬运肥料不方便,她就动员家人,专门带着高考结束的大儿子来帮忙。

功夫不负有心人。种植向日葵的第二天便迎来了一场连续下了8小时的雨,雨水保墒,向日葵顺利出苗。在之后的几个月里,她和乡亲们除草,施肥,间苗。等到向日葵开花时,元家山居然成了城里人的打卡地。

目前,向日葵已经送到工厂加工生产,不日即可上市销售。预计葵花加工生产以后毛利润可以达到30万元以上,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参与种植向日葵的25户脱贫户人均工资超过1500元。

一腔热情,以心换心

没有热爱,就没有坚持。用县乡村振兴局杨局长的话说:张宇荣是保德县最有情怀的第一书记!

此言不虚。2021年6月份,张宇荣初到元家山村,天气炎热,为解决村民用水难的问题,她马不停蹄开始工作,申请了一座100立方的高位水塔,水塔建成以后通过马家峁小组的黄河水塔三级提水实现用水自由。解决了用水难题,村里养殖户用水的难题也迎刃而解,大家都夸张书记办了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2022年,张宇荣通过高原喷灌项目,解决了部分田地的缺水问题,极大改善了村民种地靠天吃饭的现状,黄土高原上终于可以用上喷灌了,方便了老百姓,也为增收创造了条件。

2023年,张宇荣除了申报向日葵种植以外,又为喷灌系统配套申请了拖拉机,还有翻转犁、除草机等机械,以壮大村集体经济。

她带着乡亲们种葵花,自己也活成了一朵向阳花。十几年来,她大约捐献了3万多元。她不歧视任何人,村里的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智障儿童,都能在她这里看到笑脸,感到温暖。

张宇荣说:“我本是农民的女儿,最能体会靠天吃饭的艰辛,现在赶上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让我有机会奉献于一线基层,这不但是对我的考验,更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再苦再难,也要把这件事扎扎实实做好!”

向阳而生,信仰坚定,她无愧于党和政府的期望,无愧于闪耀的青春。 (据《山西日报》 王旭红)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