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修身》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文明,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含义,都知道哪些事情是文明的,哪些事情是不文明的,它似乎很简单,又好像很难。
我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学习、生活,谁都不希望身边有不文明行为来干扰。记得学校刚入学那会儿,桌子和凳子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没有一丝破坏,然而,几个学期下来,桌凳的面貌就大不一样了。
还有,我们经常在街旁看见有人拆开包装袋,不经意的样子随手一扔,包装袋便在空中自由“舞蹈”。
现今,还有少数人说话出口成“脏”,说脏话,对于一些人来说,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这些不文明的现象还屡见不鲜。
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路,半途之中偶遇一位老者,年轻人喊道:“喂,老头,这离张村有多远?”老者脱口而出:“五里(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却没有见到张村这个地方。年轻人停下来想了想,似乎悟出了点道理。文明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你对别人不文明、不礼貌,就会和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自受其害。
自从荀子开展“创城”以来,路边随风舞动的垃圾袋,会有人把它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手中的垃圾袋,人人都会走到近处的垃圾箱,将之投入。
现在校园里也出现了很多的文明现象,没有打架、吃零食、抄作业等不文明行为了。同学们彻底与过去的校园不文明行为说再见了。
其实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校园并不难:不说脏话、讲文明语、不随地乱扔垃圾、不到处乱涂乱画,对学习认真,就与文明更近了一步。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必须做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中学生。哲学家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折射着社会文明的程度。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合格中学生,让文明伴着我们成长。(作者为忻州市第十三中学43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