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6月14日至6月15日,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构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环境培训会召开,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进入了出实招、见实效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及其操作手册,认识再提高、责任再压实、推进再加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打一个漂亮的攻坚战,夺取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最后胜利。
认识再提高。文明城市是衡量一座城市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综合竞争力中最具价值的“金字招牌”。全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提质提效行动”动员会以来,各级各部门紧跟部署,狠抓落实,创建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未成年人工作通过验收,并获得全省第二的好成绩,加之,“五城联创”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民心士气都对我们十分有利。这些都为我们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处于案头和起步阶段,距离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创建工作还没有摆到应有位置,没有投入足够的力量,单位面貌依旧,工作无明显起色。对此,必须认真关注,要从难点、盲点、薄弱点抓起,扎实开展创建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八个专项整治,即创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必须明确,我们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拿一块牌子、争一个荣誉,而是要切实解决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提供一个廉洁高效、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健康向上、舒适便利、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增强幸福感、获得感。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每一位市民既是创建参与者,又是受益者,必须做文明市民,为城市添彩。
责任再压实。越到关键时刻越要压实责任。忻府区、忻州经济开发区和市直各单位一把手,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要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对各自创建任务、难点问题、薄弱环节要心中有数、应对有方、解决有力,精力全面投入、任务全面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做到位、不丢分。一座城市的政务服务水平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第一窗口”,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提升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效能,规范服务行为。窗口服务单位工作人员要带头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严格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树立起规范高效、清廉清明、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各文明单位要在营造社会宣传氛围、提升服务水平、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领导机关、窗口单位、文明单位做起,用我们的文明行为温暖整座城市,让每位来忻投资兴业、观光旅游的客人感觉到忻州是一块投资的热土、旅游的胜地;是一个感觉温暖、舒适、便捷、值得向往的地方;是一座充满生机活力、人民生活幸福美满的城市。事实证明,问责是推动落实的好办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必须强化督察。对于创建中消极应付、组织不力、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要进行责任追究。对于工作一般、作用没有发挥、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没有尽责的文明单位要取消称号。
推进再加力。形成较高的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靠长期细心的教育和严格的管理,潜移默化逐步形成,做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从某种程度上讲,不文明行为已经成为某些人的生活习惯,改变习惯首先要改变人的思想认知,而思想认知本身具有被动性、顽固性和滞后性,只有外界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才开始适应环境。因此,要加强文明教育,采取说服力、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方法,让人们从思想上认识不文明行为的危害性,激发和增强抵制不文明行为的自觉性;同时要加强制度约束,让人们在一个文明和谐的环境中感受文明的力量,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考核将至,我们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责任感,凝聚教育、管理、督察合力,强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对照测评体系和操作手册,一项一项抓好达标,形成长效机制。要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国家智慧城市、环保城市,让我们的城市更宜居宜业宜游。新闻媒体要跟踪报道,大张旗鼓地宣传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曝光不文明行为和创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育引导,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天时人事紧相催,万千帆影踏浪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是发展的需要、人民的期盼、时代的呼唤,只能成功,必须成功。为了忻州的今天和明天,我们必须勇于担当、敢于胜利,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打好这一仗,谱写“五城联创”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