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2014专题>>扶贫攻坚>>正文
扶贫“总工”
2018年06月13日 10时05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记岢岚县李家沟乡扶贫工作站站长刘峰

2016年,在岢岚县李家沟乡任副乡长的刘峰肩头又多了副担子:乡脱贫工作站站长。

在其位谋其政。刘峰当站长开展扶贫工作,首先吃透上面精神,然后结合本乡实际情况,在乡党委支持下制定工作规划,出台接地气的实施方案,还得向有关工作人员和群众一项项解释、解决脱贫工作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并随时修正工作方案,以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在整个脱贫工作中,他是全乡的扶贫“总工”。

精心谋划巧“布阵”

刘峰对上级扶贫领导组安排部署的工作,总要反复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然后结合本乡情况贯彻落实。2017年,他依照上级的扶贫精神精心谋划,制定了李家沟乡各村具体的脱贫工作举措,全乡人均收入明显增加,李家沟村和水草沟村实现了整村脱贫的目标。2018年,李家沟乡剩余的5个贫困村要出列,全乡264户549名贫困人口要稳定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怎么脱、如何保?刘峰将上级的扶贫政策在李家沟乡具体化、本土化。他根据全乡各个村的具体情况,实施整村搬迁或整村提升方案;对已脱贫人口制定了脱贫巩固计划;对贫困人口按照致贫原因及家庭结构情况划分为五个类别,依据各类别的特点分别给予产业、就业、搬迁、生态、资产收益、光伏、危房改造及政策保障兜底等一项或多项扶贫措施。

该乡给贫困户补贴农机具购置费,李家沟村22户贫困户购买农机后交付农机合作社入股分红。仅此一项,2017年李家沟村的贫困户户均增收2400元。李家沟村农机合作社的组建,使该村村民耕种农田面积由肩扛驴驮年代的1700多亩发展到3500亩,收益也成倍增长。

不漏一户贫困户

李家沟乡有11个行政村,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人口流动比较大。虽然在识别贫困户的过程中进行过充分宣传、告知,但是否存在漏识、漏评的情况?刘峰与包村干部一道进村入户访问调查,核实群众对贫困户识别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

马桂花出生于1938年,是李家沟村村民。丈夫离世多年,儿女也已成家,她一人独自生活。早年她在乡政府当厨师,一干就是二十多年。2007年后在外地做家政服务。2014年村里识别贫困户,她认为自己有收入没有理会。现在年龄越来越大了,生活很艰难。听到马桂花生活困难的信息,刘峰的第一反应就是先看看老人。见到马桂花,了解到她这些年在外的收入情况,认为其符合贫困家庭的标准。2016年底动态调整时把马桂花识别进了精准贫困户行列,依照相关政策给予帮扶。

不能让百姓吃亏

整村搬迁是深度贫困地区村民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

李家沟乡辖11个行政村886户1936人。其中,5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村民生活生产条件更为恶劣。

胡家洼村也是李家沟乡的一个行政村,辖黄土坡、霸王山两个自然村,全村104户239人。胡家洼村离交通主干线有8公里,通村路蜿蜒绕行在一条河床中,去年夏天一次暴雨过后,县乡干部进村检查灾情,8公里崎岖河床路基本被水冲毁,越野车艰难行走了4个小时才进了村。改变这里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整村搬迁不失为趋穷致富的好办法。俗话说,搬家三年穷。如何让百姓搬家不受穷?合理的补偿是保障。

如何做到补偿合理?刘峰向城建、统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请教后,经过一个多月的测算,终于出台了分为13大类、52个具体项目的补偿标准方案。这些补偿项目,大到房屋现状、结构类型,小到门窗、树木,再到庭院所存在的有用途的固定物品和基础设施无一遗漏。另外,贫困搬迁户、同步搬迁户和自然搬迁户的补偿标准也有区别,计算补偿金的工作量又成倍加大。这项涉及86户贫困户、54户同步户和135户自然户的搬迁工作的方案,虽涉及面广,但扶贫干部依照项目逐一比对计算出的补偿金,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使搬迁工作顺利推进。

扶贫是一项工作

在刘峰看来,扶贫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事业,需要拿出全部的精力来尽力去做。他参照机关工作的套路,首先从整理基本信息、规划、计划、组织机构等方面入手,完善基础资料。接着又从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典型经验、资金项目管理等方面,尽可能地制定完整的工作方案,收集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还有四支扶贫队伍的管理制度及各自的工作职责等。这套扶贫资料经县分管领导、乡党政领导共同修改逐步完善,最后形成3个大项19个分项。其中,仅精准识别资料这个分项又包括着5个子项,全乡贫困户的所有识别、帮扶、退出等工作机制的运作全部照此推进;其他分项也包括多个子项。正因为此,县扶贫办领导对李家沟乡的扶贫资料进行观摩督查后,认为不但资料齐全,而且具有创新性,将其作为蓝本在全县12个乡镇推广。当年,李家沟乡的脱贫工作全县排名第一,刘峰荣获创新奖。

荣誉的背后,不仅是超人的体力和智慧的付出,更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

“你的头发本来就少,这个扶贫站站长当下来,估计就秃顶了。”每每面对同事的调侃,四十岁刚出头的刘峰总是笑着回应:“秃顶算啥?倘若脱贫是脱发,我当不惜青丝,情愿早一天脱成光头!”(张湛奇)

(责任编辑:籍俊霞)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