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忻府区解原乡大庄村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贫困村,并且是2016年首批脱贫摘帽村。为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找准产业搞扶贫,该村依靠林下种植挖潜力。
2016年,在帮扶单位的协调下,大庄村发展种植了玉露香梨345亩,看着栽上的梨树苗,大伙喜上眉梢,因为栽下了致富树、摇钱树。可看着看着又皱起了眉头,“三到五年这块地几乎没有收成,我们怎么增收”,大家这样嘀咕着。结对帮扶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没多久,帮扶干部就请来了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带领村民外出参观,最后决定发展“果树+大葱”、“果树+谷子”、果树+胡萝卜、果树+秋菜的种植模式,即:在4-5米宽的行间套种大葱、谷子、胡萝卜、秋菜等植株较小的品种,这样既可搞种植又可细心照料好树苗。贫困户当年就有了收入,见了效果,大家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发展的信心也就足了。去年仅大葱一项,全村套种120亩以上,每亩纯收入达到4000元;套种谷子90余亩,每亩纯收入900元;套种胡萝卜和秋菜每亩纯收入3000元以上。此外,去年还试验示范了“果树+中药材”,如板蓝根、秋葵。
目前,发展林下经济已经成该村贫困户深挖潜力、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林下种植经济作物,既可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又可实实在在提高贫困户收益。据了解,今年大庄村村民林下套种的积极性非常高,准备套种旱地香瓜、西瓜60亩、大葱100亩、夏土豆30亩、谷子100亩、秋菜30亩,板蓝根和秋葵继续试种20亩。(杨建龙)
(责任编辑: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