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今年,静乐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市委“3659”脱贫攻坚策略和“4433”实施办法,围绕“小康静乐”建设,进一步补齐短板,认真抓好“三农”工作,确保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一是要完成搬迁任务1305人,不断提高搬迁对象精准识别率、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工程竣工率、居民入住率和群众满意率,抓好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二是要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围绕“八大工程”、20项行动,扎实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光伏扶贫、旅游扶贫和电商扶贫,提高特色产业带动能力,重点实施好退耕还林和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三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贫困退出标准,不断加大道路维修改造力度,保障人畜饮水安全,推进通讯网络全覆盖,加快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四是要确保各项政策兑现。进一步落实好4方面、24项扶贫政策,确保到村到户到人到位。深入开展精准培训,完成3000人培训任务。五是要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建好项目库,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全面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力争扶贫小额信贷达到6000万元。六是要强化脱贫评估考核。压实工作责任,定期开展督查,严防数字脱贫、弄虚作假,确保年内脱贫任务圆满完成。
——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扩大特色农业“333”发展模式,重点发展藜麦、黑枸杞、红辣椒等特色种植。继续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规模,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一批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农业龙头企业。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摆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借助山西大学帮扶契机,利用高校人脉关系、消费优势,举办土特产品推介会、农产品品牌发布会,不断提升市场开拓能力。
——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县抓住国家发展农业产业化机遇,立足农业资源禀赋,依托安华新农、军创新美、国然国际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开发功能食品。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打造“静乐生活”农产品品牌,打通农特产品线上销售通道。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的加工模式、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电商品牌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支持农机推广人员与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开展技术合作,加强对农机作业的技术指导。推进小农水试点,完善汾北灌区、南干渠、西干渠的支渠配套设施,年内新增灌溉面积5000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5万亩。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发展智慧气象,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同时要认真实施资产收益试点工作,通过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加资产性收入,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破零”。(闫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