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2014专题>>扶贫攻坚>>正文
放牛鞭甩出“ 过腹经济”
2016年12月23日 16时20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五台农民闫忠海的致富带富路

本报讯 “‘大雪’不下节气到,咱庄户人辛苦牛知道。有心思撵你到半山腰,又恐怕秸秆吃不了……”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牛老板”闫忠海望着堆积成山的秸秆加工包,甩一下放牛鞭,有板有眼地哼唱起自编的“信天游”。

爽朗的汉子,没拦堵的嘴巴,老闫的心情真像今年这冬天,经常是阳光灿烂。

在被老闫称为“牛宾馆”的牛圈前,他向笔者介绍说,这个牛场占地18.6 亩,中间一条6 米宽的路,两边12 排牛舍,总建筑面积2100 平方米,牛舍坐北向南,红砖垒砌,彩钢板盖顶,水电路畅通,宽敞透亮。

老闫自我介绍说:十几年前,他还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泥腿子”,是县里号召养牛羊、县畜牧兽医局来村里传授养殖技术、乡里宣传养殖致富的真人真事,才让他的心“动”起来,于是就谋划起了养牛发牛财的“牛道道”。他拿出前几年养牛赚下的钱,又找亲戚寻朋友借、银行里贷,先后投资520 万元,年复一年干成如今这个样子。

笔者对这个穷则思变的普通农民肃然起敬。

在沟南乡王庄村,60 多岁的农民白佩芳站在自己的6 亩地里,望着秸秆打捆机不停地将地里长着的玉米秸秆吞进去,眨眼间就吐出了一捆又一捆的“牛饲料”,放在农用车上拉走了。而后头又紧跟着旋耕机把土地翻得平平展展。老人高兴地说:“往年6 亩地要花720 元清理秸秆,秋耕地也要210 元,现在全省下了。尽管说是党的政策好,可也多亏了东寨村的闫忠海!”

说起闫忠海,围上来的农民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大家七嘴八舌说了一堆事。他率先成立了“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忠海养牛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7 家,去年养牛210 头,出栏30 头,社员户均收入4 万元。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由于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靠踩牛粪不仅自己富了,还带富了社员,当上了“牛老板”,生活过得比城里人都富裕。

闫忠海在大规模养牛的基础上,又响应县畜牧兽医局出台的《五台县农作物秸秆深加工实施办法》,紧紧抓住资源开发的大商机,成立了“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118万元购回拖拉机5 辆,打包、打捆和联合一体机21台(套)、玉米收获机和秸秆收割机2台、农用机动车5辆,在沟南乡和台城镇设立了秸秆深加工集中点。去年秋冬两季烘干打捆、真空打包秸秆5万余捆,满足了本社210头牛的喂养。今年养牛又增加到260头,预计为7个村免费清理秸秆1.2万亩,打包打捆15.6万个,现已完成66%。除自用136 万公斤饲草外,已为明年再育肥牛150头黄储秸秆74万公斤。其余的全部外销,赚了6万元。

闫忠海说:“秸秆能加工,养牛能致富,全凭政策好。咱不能丢下乡里乡亲的不管,要拉着他们干活,撵着他们脱贫。”他的两个合作社,仅养牛和饲草深加工,就长年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6 人,农忙时最多日用劳动力44人,人均月工资2800 元。今年春天,为东寨村贫困户免费机耕170 多亩,自己掏腰包支付机械费6000 元。6 年来,每年为村民们无偿提供牛粪82 万公斤,可解決100 户农家409 亩地的有机肥使用,增产粮食4.9 万公斤。今年秋收以来,在免费为7 个村村民清理加工农作物秸秆的同时,又请来五台县阳白乡智家庄丰泽园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同为村民免费旋耕土地。

闫忠海大体算了一笔账:以今年为7 个村免费清理秸秆1.2 万亩算,可为村民节省开支144 万元,按2800 元的脱贫底线算,就有514 人在参与合作社中脱贫,而闫忠海也获得秸秆饲草484万公斤。

面对山多、沟多、荒草多、秸秆多的生存环境,贫困农民闫忠海在不知不觉中“延长”了放牛鞭,甩出了一个响亮的“过腹经济”致富新模式,走上了种粮生草、草喂牛、牛产粪、粪种粮的“循环轨道”。(金俊贤)

(责任编辑:武丹)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