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代县是全省36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全县辖6镇5乡377个建制村,有农业人口16.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村236个,贫困人口47258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8.1%。为了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通过6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出台了《“十三五”脱贫规划》、《2016年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发展规划》等文件。县委常委和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分别担任11个乡镇的帮扶牵头领导。236个贫困村全部派驻了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全县各级干部与47000多贫困人口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他们进村入户,调查研究,摸实情,谋实招,办实事,与有关职能部门联动,上项目,兴产业,大打脱贫攻坚战。
县水利局围绕“水”字做文章,投资2130万元在4个乡镇的31个贫困村实施打井配套、渠道防渗、暗管灌溉等节水灌溉工程,当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800亩,使直接受益的1.8万人亩均增收200多元;投资227万元在13个贫困村新打机井5眼,建蓄水池4座,修截潜流1处,铺设输水管道27.4公里,解决了1.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200万元在东章、鹿蹄涧、侯家沟等5个村实施膜下滴灌项目2500亩,使受益村农民每亩增加收入250元。县林业局投资200万元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帮助半坡地区的农民将早年退耕还林时发展的1万多亩山杏通过高接换种改造成了优质仁用杏,使过去单纯的生态林变成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高效经济林,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县农委充分发挥农业产业扶贫政策优势,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农业。投入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10万元,资助胡峪乡的长畛、望台、赤岸等7个贫困村打造高产谷子示范基地5015亩,亩增产44.1公斤,增收220.5元,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68户1653人人均增收313元。今年以来,县政府还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资金2000万元,整合水利、林业、畜牧、乡村旅游及政府融资1.8亿元,总计2亿元打造北半坡干果经济林基地、生态林基地及乡村旅游建设项目,项目区涉及66个贫困村2.3万贫困人口,主要建设干果经济林10万亩。通过小型农水工程建设使北半坡干果经济林和优质小杂粮增产增收,促进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依托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种养加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是代县扶贫攻坚大见成效的又一成功经验。山西雁门万达苗木有限公司是集苗木培育、种植、销售、科研及绿化工程于一体的规模化、综合性苗木企业,也是忻州市最大的苗木基地。目前基地已累计投资9300万元,流转土地2000余亩,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吸纳周边村5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承担全县植树造林5000亩;通过造林绿化,带动5000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代县毓泽农牧有限公司联合胡峪乡、滩上镇的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材加工企业,目前已投入资金3500万元,带动2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黄芪等中药材6000亩,户均可增收5000元。新高乡民营企业家董二狗,从铁矿采选企业转型发展农业产业项目,成立了鑫飞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 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玉米烘干、秸秆加工和肉牛、肉驴养殖,年可实现产值1亿元,利润5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5个村1000余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今年全县参与扶贫的民营企业,带动50个贫困村发展特色种植、牛羊养殖、苗木培育、劳务输出等。(杨继兴)
(责任编辑: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