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2月4日,在原平市东社镇康村酥梨合作社的梨库门前,停放了一辆来自海南的重卡,这是“冬季行动”开始后首辆进入原平市场拉运酥梨的外地重卡,也是该村农村经纪人刘顺平在打入水果批发市场并在海南扎根后,又一次雇用当地重卡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外销酥梨。近些年来,仅原平同川地区就走出上万名水果经纪人,他们每年为子干、东社、南白等乡镇销售各种干鲜果品上百万吨,使家乡农民的面貌日渐有所改观。
脱贫攻坚不能光说漂亮话,结果如何,关键是靠人。无论驻村工作队也好,第一书记也罢,早晚都会离开农村,因此贫困村的明天还是要靠土生土长的能人去开创。而发挥能人的作用,让他们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正日渐成为原平各级领导的共识。
原平市是中国酥梨之乡,所产酥梨总量在全国排第三位,但是由于品质欠佳效益却一直上不去。因此如何逐步对11万亩酥梨进行升级改造,便成为原平市领导的一块心病。因为要把酥梨改造成眼下最好吃的“玉露香”,那梨树至少在3年内就不会挂果而没有任何收入,对于今后的增收,不少梨农看不见,对于眼前的损失却很在意。子干乡东南贾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便带头在自己的梨园中进行试验。因为这些村干部都是村里的能人,他们认为,在紧急关头,必须发挥能人效应,让全体村民亲眼看到酥梨改造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他们才会放弃顾虑,放心改造。果然,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东南贾村首批玉露香改造300亩顺利完成,并于2014年全面挂果,当年秋天在树下的收购价就突破了每公斤8元钱,相当于普通酥梨的4倍还多。至此,东南贾村的酥梨改造迅速升级,今年又完成1000亩,成为“我选能人当干部,我当干部为乡亲”的鲜活范例。
除推选能人直接担任村干部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外,鼓励能人办企业、办合作社同样是原平市对能人的器重,并在土地占用、执照办理等方面予以优惠。大牛店镇施家野庄村农民周国良父子俩,利用在打工时对包装行业的了解,回村后办起金顺达包装有限公司,为本村和邻村农民提供了上百个就业岗位,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领到工资。解村乡西茹庄村能人董军文则办起了特色玉米种植合作社,他利用关系与上海中外合资企业加州食品厂取得联系,为该企业种植爆裂玉米,并优先在本村、邻近的楼板寨乡山水村、袁家庄村选择贫困户种植,由合作社提供种子和技术,负责收购成熟符合标准的玉米,这样一来每亩玉米按480公斤产量计算,每亩收入平均可达到2000元左右,比种普通玉米每亩多收400到500元,成为玉米市场整个低迷情况下,能人带动脱贫新的探索。(曹申义)
(责任编辑: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