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冬季行动”开展以来,原平市认真对照忻州市“冬季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出台支持企业帮扶贫困户种植小杂粮的相关政策,采用企业、技术、市场、生态四个对接,为全市9223户贫困户23160名贫困人口按时脱贫奠定坚实的基础。
原平市共有257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而山区面积就占到78%,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市49个贫困村就分布在这“七沟八梁两面坡”上,正因为土地贫瘠,且全部都是旱坡地,因此这里的种植业是十年九旱,收入欠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贫困村却又有着种植谷子、糜子、豆类等小杂粮的优势,只要科学对接、正确引导,就能化劣势为优势,让贫瘠的土地为贫困户带来好收成。
对接企业,原平市选定了石鼓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双惠种业开发公司、如亮饲料公司及一部分专业合作社,由企业直接对接帮助贫困户,了解他们家中的劳力,土地状况,面对面签订种植收购协议。只要贫困户按照要求种好收好,各企业合作社便可以高出市场价10%的价格上门收购,保障了农民每亩地至少可增收200元钱。
对接市场。因为如今是市场经济,无论是企业也好,贫困户也罢,都是想通过种植杂粮来增加收入。这就要求无论种什么,都必须种出口味好、品质好的小杂粮来,谷子加工成小米要金黄发亮,颗粒均匀;而黄米加工成糕面要既筋又软……在深入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他们与山西省农科院合作,推荐适合原平丘陵山区种植的小杂粮品种十余个,成为主打品牌。
对接技术。坡梁地的特点是十年九旱。要想确保丰收,必须全面推广旱作栽培技术。原平市四维农机公司针对精准扶贫的需要,研制成功杂粮覆膜集水播种机,该机铺膜、下种、喷洒除草剂一次性完成,并且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南白、苏龙口、楼板寨、沿沟等乡镇的贫困村现场传授操作技术。该机可播种各类杂粮,一穴多株、宽窄行种植,在铺膜时农膜中间形成凹槽,碰到下雨,雨水可顺着凹槽流入苗的根部,从而起到集中抗旱作用。
对接生态。原平市是忻州境内海拔高差最多的区域,最高处的老君洞海拔2384米,最低处的界河铺海拔786米,由于高差较大,因此气候生态也不尽相同,尽管都是丘陵山区,可西山能种的东山不一定能种。因此,西山则以山药蛋、莜麦、豌豆为主,东山则以糜谷类为主,这样,就能更好地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确保种植业融入大自然,精准发力,丰产丰收。(曹申义)
(责任编辑: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