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节约,从整治“微浪费”开始
2025年11月25日 08时02分   山西日报

一张A4纸不足5克,一瓶矿泉水300毫升,一碗米饭不过三两……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消耗,若乘以365天,累积起来就是一笔惊人的资源损耗。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印发,“光盘行动”持续深化,全社会节约意识显著提升,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然而,一些“微浪费”现象仍时有发生。节约,要从整治“微浪费”开始,从细微处发力,在日常生活中坚守。

所谓“微浪费”,并非偶然疏忽所致,而是指生产生活中重复发生且具有累积效应的细小资源损耗行为。如会议桌上未饮尽的瓶装水、单面打印后即弃的纸张、下班后未关闭的空调和电脑,以及被随意丢弃的回形针和笔芯等。凡事必作于精而成于细,这些习焉不察的习惯,如果长期视而不见,也会产生极大的浪费。

究其原因,首先是节约意识在思想上没有真正扎根。有人认为,如今生活好了,何必斤斤计较。但是,我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粮食、水、能源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还有人认为“不花自己的钱”“不用白不用”,这是缺乏公德心和责任心的表现。其次,管理制度存在缺失。部分单位在办公耗材、水电使用上缺乏量化管控,没有建立登记、考核、问责体系,“浪费无成本”导致“节约无动力”的现象。此外,一些行业规则也助长了“微浪费”,比如外卖平台默认配送一次性餐具,出租车空打发票,只因“怕麻烦”“防差评”,实际上却是资源的流失。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这为整治“微浪费”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节约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融入制度、化为习惯、成为风尚。整治“微浪费”,人人有责,更需人人尽责。

党政机关要带头整治“微浪费”。持续推进“无纸化办公+双面打印”,严控办公耗材;倡导会议自带水杯,推行“剩水随身带”;实行能耗定额管理,将水电消耗纳入绩效考核;建立“节约监督员”制度,对“人走灯不灭”“设备空转”等现象及时提醒纠正……这些都是建设节约型单位的有效措施。江西赣县一家单位就规定,用完的硒鼓必须交回方可领新,10支空笔芯才能换一盒新笔,半年时间办公耗材费用下降28%。小切口撬动大变革,这是“过紧日子”的政治自觉,更是作风建设的细微落点。

教育部门要将勤俭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将节约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践行的日常行动。把勤俭节约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开学第一课”、校规校纪教育等活动中,加大对浪费行为的纠正力度,时时处处营造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浓厚氛围。

节约不分大小。家庭要以俭朴为荣,塑造节俭家风;外卖平台取消一次性餐具的“默认勾选”设置;网络平台抵制极端“吃播”。让更多人理解,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关闭一盏灯、带走半瓶水、双面打印一张纸做起,进一步推动全民意识从“要我节约”向“我要节约”转变。当“微节约”蔚然成风,社会风气定能真正向上向好,绿色发展之路也将越走越宽广。

郑娜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