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的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12月13日,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落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山西代表队的91名选手参加了86个项目中80个项目的比赛,并在22个项目中获奖。其中,李兆祺等5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有2人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良好成绩的取得,必将激励我省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坚定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转型出雏型、转型发展蹚新路、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发出贺信,再次寄语中国技术工人。贺信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我省围绕“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目标,继续全力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方向更明、信心更足。
技能成才,匠心筑梦。劳动创造财富,光荣属于劳动者。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离不开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必须加强劳动教育,从小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品格,立足岗位和本职工作,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技工是人才,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更多人开始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但不愿投身职业教育、不愿走技能成才之路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必须破除阻碍技能人才整体素质提高的瓶颈,着眼思想观念、教育水平、政策落实、评价督导、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职业发展环境。
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亟待提高。有国内专家指出,当前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如专业设置“大而全”、教学和实践“两张皮”、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推进不力、线上线下培养资源整合度不够等,致使现阶段技能人才培养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些企业担心自己的技能人才养不住、留不下,宁可高薪聘外援,也不愿下气力内部培养。因此,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职业发展环境仍需改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我省大力实施技能富民战略,大批劳动者“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富路在脚下铺就”成为现实。实践证明,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一定能够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中勇立潮头,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有所作为,在同绘新蓝图、共赴新征程中实现价值、展现风采。
徐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