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时节,繁峙县滹沱河湿地公园宛如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宁静画卷。王晋东摄
本报讯(记者王阳)作为黄河入晋第一市,汾河、滹沱河、永定河三大河流发源地,忻州市横跨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境内的157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既是滋养一方百姓的母亲河,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忻州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通过高位推动、典型引领、久久为功的科学实践,交出了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生态答卷——7个省级幸福河湖精彩亮相,其中3个跻身全省首批五星级河湖;今年6个新建项目加速推进,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在忻州大地徐徐展开。
“山西省第2号总河长令发布后,市委常委会第一时间开展专题研究,市政府印发实施方案,将幸福河湖建设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忻州市河长办负责人介绍说。我市建立起“市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同联动、市县分级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河长联动体系。今年以来,我市以《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通知》为总纲,配套出台资金保障、项目管理、考核验收等专项制度,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2024年,汾河宁武段、静乐段,滹沱河繁峙段、忻府段,岚漪河岢岚段,同河原平段,五台唐家湾水库全部通过验收。其中,汾河宁武段、静乐段和唐家湾水库入选我省第一批五星级河湖,五星级比例达43%。
走进汾河静乐段,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倒映着两岸树木,健身步道上市民悠闲漫步,湿地公园里水鸟嬉戏觅食。这个集防洪排涝、生态修复、文旅融合于一体的示范工程,正是我市“先易后难、典型带动”建设策略的生动实践。
在幸福河湖创建过程中,我市科学制定《幸福河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采取“先易后难、典型带动”模式,优先选择基础好、代表性强的河流先行先试。通过源头河段突出水源涵养、城市河段注重景观提升、乡村河段聚焦便民惠民的差异化治理,这些河湖不仅实现了“水安澜、水清冽、岸翠绿”的目标,更打造出“一河一特色”的生态景观。
在汾河宁武段、静乐段等五星级河湖的带动下,全市掀起幸福河湖建设热潮。今年,我市将建成滹沱河定襄段、代县段,偏关河偏关段,五寨县清涟河,河曲县邬家沟河,保德县腰庄河6个幸福河湖。目前,县级自评估已完成,正推进市级审核工作。
今年的幸福河湖建设重点围绕河湖管理保护、问题整改、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开展。我市构建了“人防+技防”现代化管护体系,在滹沱河沿线设置48块公告牌,标注管理界限等信息;在代县段增设视频监控,运用无人机对36条重要河流开展每月航拍巡检,实现问题发现、交办、整改的闭环管理。代县河道管护员说:“现在有了‘电子警察’,第一时间就能发现违规行为。”针对岚漪河水质不达标问题,通过污水管网改造和污染治理,加大断面水质保障力度,力争年内实现等级提升。通过开展河湖“四乱”专项整治,推进各类河湖问题整改销号,2021年以来4处历史遗留问题全部清零。与此同时,我市积极谋划国家级幸福河湖项目,将重点推进五寨县清涟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对南云中河、东碾河等符合条件的河流纳入项目储备,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为争取中央资金奠定基础。
从最初的河湖治理到如今的幸福河湖建设,忻州市正以幸福河湖建设为纽带,串联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乡村振兴,让更多的河湖水流活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