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辉锻压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装配车间。赵曼君摄
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省内市场占有率达90%,产品出口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韩国、意大利。
制造锻压设备1200多台(套),装备定襄锻造企业300多家。
订单不断,今年上半年产值1.3亿元。
忻府区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智能制造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西晨辉锻压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在全国锻压设备生产集群中四分天下有其一,而且成为公认的行业领跑者。从当年生产简单设备的“作坊式”加工厂,到如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从整套生产流水线设计到生产全链条能力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晨辉股份靠的就是“研发”二字。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成为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占领市场的独门利器。
自主研发生产的锻造机械手、重载机械手、上下料机械手、全液压重载机器人、桁架机器人,在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同时,改变了锻造企业的生产环境,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小至两三吨、大到二三百吨,几大类、几十个品种的有轨、无轨锻造操作机、锻造装取料机、碾环机,每一台(套)皆为企业量身定制、都是“个性化”生产,彰显了公司卓越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创新实力。
公司董事长乔温泉199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金属材料系,从2004年至今一直深耕锻压设备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管理。这位专家型的企业家,不仅自己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还为公司打造了一支技术精、会管理的人才团队。晨辉股份建起忻州市第一个“专家工作站”,签约的专家长年定期到厂进行技术培训,在车间解决实际问题。公司为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提供实训基地,发现、培养可造就的“蓝领”,把他们锻造成能识图、会操作、独当一面的优秀青工。忻府区工匠学校在晨辉设立分校,2024年开展机械识图、电气自动化等技能培训,以“工校合作”“产学融合”为路径,提升职工技能。学员既契合晨辉对人才技术创新的需求,助力其从“制造”向“智造”转型,也为区域产业培育出技能骨干。
青岛、南通、兰州、山西晨辉,是业内公认的中国四大锻压设备生产集群,其中晨辉股份的技术、研发力量数一数二。
锻造企业在生产大型锻件特别是一些高端、精密锻件时,若环环紧扣的生产流程中因操作机、取料机发生故障,导致锻件不能适时锻打或锻打后无法及时取出,锻件质量就会急剧下降甚至报废。晨辉的产品具备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绝不会在生产过程中“掉链子”。“晨辉出品”在业内拥有很高的信誉度,但公司依然特别注重市场反馈,每十天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把各企业反馈回的磨损程度最高的部位、部件作为研发、改进的标准。经年累月,晨辉的产品“越改越结实、越改越可靠”。
研发、研发,还是研发。因此,晨辉产品“永远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锻坯在锻压加热炉中进行高温加热,通过压机成型,再上碾环机进行塑性变形,最终形成环形锻件,这就是锻造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在绝大多数锻造企业,这三个环环相扣的环节都由人工完成。晨辉的研发团队为定襄恒跃集团设计、生产了一台全液压重载机器人,这个一吨重的机器人把锻压加热炉、压机、碾环机“联成了一条生产线”,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大幅提升作业功效,降低成本立竿见影。
前不久,参加2025山西(定襄)法兰锻造产业博览会的全国300多家法兰锻造及配套企业的代表,对恒跃集团生产车间的一台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桁架机器人”产生浓厚兴趣。这台由晨辉股份研发、制造的机器人,一“人”管控六台立式车床,完成以往由六人操作六台车床才能完成的上料、下料、翻料、码料等工序。山东省锻压协会理事长、锻造企业伊莱特公司董事长牛余刚,在会展结束后专程来到晨辉公司,与乔温泉商讨生产这种机器人的细节。
历时一年生产的一台300吨的操作机在运往山东烟台的时候,零部件装了30多辆大卡车。青岛是中国四大锻压设备生产区,烟台离青岛很近,厂家舍近求远的原因,还是看中了晨辉产品永远领先一步的品质和性能。
2023年,晨辉股份成立山西晨辉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74亿元在忻州经济开发区建设占地80亩的新厂区。2027年项目建成后,晨辉股份将成为省内最大的锻压装备制造业重点龙头科技型企业。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制造业的实力和制造技术水平,体现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晨辉股份在由“制造”向“智造”转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产品的研发设计能力,持续改进产品工艺和生产流程,为忻州制造业树起了榜样和标杆。(记者 郭剑峰 通讯员 张雅茹)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