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马河生态公园。本报记者 陈勇升摄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牧马河生态公园的湖面上,早起晨练的市民沿着崭新的步道慢跑,水鸟掠过泛起涟漪的水面,不远处古城的青砖黛瓦在朝阳中苏醒。这幅“城在绿中、园在城中”的画卷,是忻州城区十年蝶变的缩影。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来,忻州连续坚持大干城建年,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近年来,忻州以建设“有特色、有魅力、有品质、生产生活性价比最优的精品城市”为目标,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全面发力,通过牧马河重生、太忻大道贯通、云中河升级等一系列标志性工程,城区面貌发生深刻巨变,实现了从空间拓展到品质赋能的跨越式发展。
规划引领:城市骨架的空间拓展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忻州深刻认识到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第一粒纽扣”,通过系统编制总体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逐步健全城区规划体系,让每一寸土地都纳入科学规范的蓝图。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忻州严格执行“规划一支笔”,优化调整规委会,建成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强化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一书两证”和乡村集体土地“一书一证”管理,确保所有项目在科学规划的轨道上精准落位,以高水平的规划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市体检”成为忻州近三年推动精准更新的关键抓手。从2022年的8个维度69项指标,到2025年升级至4个维度108项指标并动员基层力量参与数据采集,体检工作日益精细。这并非简单的数据统计,而是要构建起“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评估实施效果、推动巩固提升”的闭环机制。每一次深度“体检”,都在为城市把脉问诊,确保更新行动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城市巨变:民生工程塑造魅力新颜
短短几年间,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落成,深刻重塑了城市空间格局,提升了功能品质。
路网通衢,发展提速。中心城区新建改造市政道路279条,总长301.17公里,基本形成了西起大运高速,东至同蒲铁路,南起南环街,北止旭来街,“一环、九纵、十一横”的全新城市路网框架格局。这不仅将城市建成区面积从33.9平方公里拓展至
71.8平方公里,更显著提升了城市能级,为产业发展和市民出行铺设了快车道。
公园嵌城,绿意盎然。牧马河生态公园的建成开放成为南城区发展的新地标,这片昔日的河滩地,如今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城市“绿肺”。与之前相继投入使用的体育公园、遗山公园、九龙岗森林公园等交相辉映。截至目前,城区绿地面积达1514.95公顷,绿地率40.42%,人均公园绿地14.51平方米,市民开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愿景正加速实现。
古城焕新,文脉生辉。忻州古城保护活化项目的成功运营,使其成为忻州文旅融合的新名片。在硬件提升的同时,软性保护同步推进。全市确定公布了156处历史建筑,划定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控制新建建筑风貌,出台系列保护规划和管理制度,让城市的历史记忆在现代化进程中得以延续。
功能跃升,宜居提质。地下世界同样经历革命。全市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等管网全面入地更新。开元街地下综合管廊的建成,填补了忻州无地下管廊的空白。1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地表水V类排放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到99.9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区集中供热与清洁供热实现全覆盖。排水管网总长达830余公里,管网密度显著提升,城市运行的“里子”日益坚实。
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春风再次吹拂忻州。站在新的起点,忻州正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深化“体检”引领。坚持“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聚焦城市特色与短板,科学划定更新单元,构建“2+4+N”更新实施内容体系(“2”是指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河道;“4”是指旧住区、旧村庄、旧市场和旧厂区;“N”是指其他类型的更新内容,包括老旧楼宇、旧单位大院、科研院校、医疗院所在内的老街区等),推动“更新行动”精细化、差异化。
项目库建设精准发力。2025年,住建领域谋划5大类34个项目,总投资约74亿元,涵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管网建设提升改造、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滹沱河支流南云中河流域综合治理及乡村振兴融合发展EOD项目等,为城区更新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多元融资。积极探索财政资金引导、专项债支持、城市更新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组合拳,破解资金瓶颈,确保更新可持续。
忻州城区的加速蝶变,其核心密码在于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无论是市委、市政府“一个目标、一个声音”的市区一体联动机制,还是依法依规、公平公开的征迁原则,抑或是信任基层、依靠群众的工作方法,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市民。从“一环九纵十一横”的路网打通城市血脉,到牧马河生态公园等新地标拔地而起;从污水处理全覆盖到公园绿地触手可及;从古城文脉新生到现代化管廊贯通地下……忻州城区用十年的精雕细琢,书写了一份有温度、可感知的城建答卷。
当市民漫步于绿意盎然的公园,驰骋在宽阔通畅的大道,徜徉在古韵新生的街巷,这座城市的“幸福密码”,已然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变迁之中。(记者 魏鹏飞)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