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肩使命,心向民生。
神池县坚持生态立县,以民为本,低碳化推动城市品质提升。通过科学规划实施项目,合理布局县城公共空间体系,提升县城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满足城市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从西海子湿地公园到荣庄子星河里景区,从绿意盎然的城郊森林公园到承载文明的两馆一院……这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公共文化设施,让神池人茶余饭后有了好去处,实实在在享受到地方发展的红利,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快乐广场 悠闲漫步
从崞水公路进入神池县,一座刻有“美丽神池”的石柱赫然矗立,引人入胜。如果说这是神池城市形象的外在点缀,那么遍布县城、体现文化底蕴与生活气息的公共空间则更显城市内涵。天气晴好时,结束一天工作的神池居民习惯性到人民广场散步休闲。这座占地2.25万平方米的广场自2002年建成以来,一直是县城居民集会、休闲、娱乐、健身的热门场所之一。
悠哉公园 诗意栖居
县城公园星罗棋布。若有乡愁,便在此处。西海子水域面积394亩,水底隐含天然泉眼,形成“旱不涸、雨不盈,出无源、去无迹,若有神焉”的奇观,神池县名便由此而来。近年来,该县实施“西海子生态湿地公园”工程,新增2500平方米的观湖广场、8米高杨柳观音像等多处景观,山体绿化面积2130亩。如今,这里青山碧水,云淡风清,燕歌鹊语,蛙鼓蝉鸣,宛如人间仙境。这片3000亩的自然景观集生态保护、文化休闲功能于一体,成为居民赏景健身、自娱自乐的重要活动场所,并跻身全省20个著名湿地公园之列。
公共建设,为民而生。全县规模最大(总用地18.45公顷)的神池城郊森林公园和神府公园(52236.59平方米),兼具园林艺术、观光旅游与生态功能,共同构成了县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满足居民绿色低碳生活和多元化休闲需求。每日游人如织,深受百姓喜爱。
活力体育 健康生活
全民健身热潮持续高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衣食无忧的同时,健康更成为重中之重。神池县体育馆建于2007年,占地1.5万平方米,可容纳2000至3000人活动;2013年建成的体育场,占地26074平方米,设有篮球场、足球场、标准田径场,体育精神与城市文化在此交融。
诗与远方 城市灵魂
向党之心,永远炙热。
占地1418平方米的毛主席路居纪念馆大门常开。这是神池人传承红色基因的圣地,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神池上下已将信仰化作坚实步伐,以信仰之光照亮强县富民的发展之路,不断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
如果说毛主席路居纪念馆是“诗”,那么紧邻县城的国家2A级荣庄子星河里景区便是“远方”。这处占地1.55平方公里的旅游综合发展区,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和乡村资源,建有露营地、森林栈道、采摘园等,逐步形成集乡村休闲、避暑度假、田园观光、商务会议、户外露营、采摘研学于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荣庄子村也成为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并入选全国十大最美乡村。
两馆一院 知识殿堂
神府东街上正在建设的“两馆一院”(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规划总用地约2.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866.96平方米。图书馆3079平方米,设计藏书量45万册(件),致力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舒适的阅读环境。旧图书馆建于1986年,是国家三级公共图书馆,现有各类藏书4万册,年接待读者4000余人次,常态化开展“百室千村万推”“公益大讲堂”“推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和谐社会”活动。影剧院5319平方米,设800个座位,可满足大型演出和观影需求。文化馆2838平方米,设有展厅、各类活动室和创作室,是群众文化活动和艺术传承的中心。
绿能涌动 万象更新
风光起雄关,能源兴神池。
向新向绿,发展脉搏强劲。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新质生产力为公共服务注入新动力,彰显“建设为民”的核心价值。
走进神池县,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壮阔画卷扑面而来:山丘上的风车徐徐转动,将长风化为绿电;山坡上的光伏矩阵连绵起伏,把阳光转化为新型能源……
时代变迁,如今,铁路和风光电产业的崛起,为当地经济注入新活力。神池南站是亚洲最大的二级铁路编组站,连接多条铁路干线,年煤炭运输量超过3亿吨。作为全省最大的风力发电基地,目前全县装机容量达113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达到25亿度。神池“风光无限”的资源优势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胜势。
公共文化设施不仅是钢筋水泥的构筑,更是连接城市与百姓生活的纽带。朝霞映照下的西海子波光粼粼,荣庄子景区人潮涌动、欢歌笑语……天人合一,和谐共鸣。
策划:宫爱文 李春平
图片:郑志东 贺志勇
文字:郑志东
设计:马瑞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