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建设不仅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宁武县以别具匠心的规划理念,在城市建设的画布上精心描绘,逐步勾勒出一幅宜居宜业的美好画卷。
地标焕新:广场构筑城市会客厅
城区内分布着凤舞广场、水上公园、体育场及人民广场等标志性场所。凤舞广场中央的红色凤凰雕塑昂首欲飞,将“凤凰城”的美誉化作具象的城市图腾,成为市民心中的精神地标。
夜幕降临,水上公园与人民广场的音乐喷泉随旋律起舞,五彩灯光映照下的水花如跳跃的音符,吸引市民驻足欣赏。孩子们穿着雨衣、手持水枪在水雾中穿梭嬉戏,歌声、笑声与水声交织成欢乐的乐章。广场周边的地摊经济同步升温,特色小吃、文创手工艺品、儿童玩具等摊位一字排开,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市民或打羽毛球、踢毽子,或练太极、跳广场舞,构成鲜活的城市夜生活图景。
城郊的栖凤公园与龙山公园(原南山公园)是市民晨练、散步的首选。栖凤公园坐落于县城北部华盖山,登顶可俯瞰全城;龙山公园位于县城中部恢河南岸,与栖凤公园隔城相望。每年春节,栖凤公园的凤鸣阁与龙山公园的文笔塔均以彩灯装饰,亮化后的建筑在夜空中熠熠生辉,成为市民抬头可见的节日盛景。
人民广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通过宣传栏、文化长廊等载体,让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市民日常。龙山公园则以国防教育为主题,园内陈列着退役武器模型,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中更显庄严。所有广场公园均以绿树繁花为底色,花木按季节交替绽放,实现四季有景、步步见绿。
文体共融:场馆集群赋能美好生活
县体育馆总建筑面积达1.04万平方米,内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训练馆及3060个固定座位,可承接篮球、排球、体操、舞蹈等多种文体活动。2014年11月开放以来,该馆始终坚持“公益惠民”原则,全年免费开放,节假日及全民健身日延长开放至12小时,周平均开放时长超60小时。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累计接待市民19万余人次,成功举办山西省青少年篮球赛、全民健身体育指导员培训等9场赛事及5次专业培训,直接带动数万人次参与运动。
人民广场对面的宁武县文化中心建筑群气势恢宏,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在此汇聚,构成城市的“文化心脏”。中心内设有800平方米演艺厅、500平方米展览厅及20间艺术工作室,为文化活动提供专业场地。6月15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此举办,多项非遗项目集中展演,传统艺人现场展示技艺,吸引众多市民参与。
图书馆总藏书量达15万余册件(含分馆),涵盖图书、古籍、报刊合订本、缩微制品及光盘等,数字资源总量20TB,设有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少儿绘本室等功能区。馆内配备自动化借阅机、3D少儿科普机、VR数字体验系统等智能设备,24小时微型图书馆满足市民全天候阅读需求。2023年,图书馆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二级图书馆”。
博物馆建筑面积2346平方米,以“文明之渐、楼烦密码、胡汉风韵、雄关风云、晋藩屏翰”5大历史专题为脉络,系统展示宁武从远古到近代的文化遗产。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多媒体互动等方式,生动诠释了宁武作为边塞重镇的历史地位。2020年,博物馆被授予“忻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民生提质:城市更新绘就幸福底色
城市功能的完善体现在细微之处:凤凰电影院、人民剧院为市民提供高品质文化体验;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乐园,为孩子打造幸福童年;托育中心配备专业育儿师,解决双职工家庭照护难题;凤凰敬老院已实现“医养结合”,为百余位老人提供贴心服务。
2024年实施的城市更新工程更让民生福祉看得见、摸得着:11条街巷提升改造工程稳步推进,7个免费停车场建成投用,人居环境实现质的飞跃,市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如今的宁武县城,处处彰显着人文温度与发展活力。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城市建设为笔、以民生需求为墨,在新时代的画卷上续写宜居宜业新篇章。
策划:宫爱文 李春平
文字:吴光宇 刘强
摄影:吴光宇 刘强 亢小伟
设计:狄芳娟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