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忻州新闻>>正文
翰川墨田勤耕耘——记书法艺术传承人张计文
2016年05月23日 10时40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化艺术。数千年来,多少先贤为写好方方正正的中国字笔耕不辍,苦练不止,创造出篆、隶、真、草各种字体,涌现出无数个名垂千古的书法大家。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软笔已经不是书写的常用工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能写一手漂亮中国字的人越来越少了。这种现象被忻州市书法家张计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他大声疾呼,为书法艺术呐与喊;四处奔走,为书法艺术鼓与呼;身体力行,为书法艺术学与教。通过几十年的临池苦练,笔耕不辍,他的书法艺术日臻成熟。通过十几年的书法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书法新秀,为书坛注入了新鲜血液。翻阅张计文持之以恒的学习书法历程,探访张计文呕心沥血的传授书法经历,留给我们诸多感慨与启示。

痴迷书法 笔耕不辍

张计文自幼酷爱书画,读小学的时候就展露出他的书写天赋。他对汉字结构非常敏感,那一点一划、一撇一捺在他的眼里不是死板的笔画,而是可动可变、灵活自如的肢体。他把字体的竖看成是人的脊梁,直上直下,铮铮铁骨;他把字的撇捺看成是人的手足,伸展自如,收缩有度;他把字的点看成是人的眉目,激情飞扬,眉目传情。为了把汉字写成他心目中这种富有灵性、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有动有静、有悲有喜的活生生的活体,几十年来,苦苦追求,笔耕不辍。

临摹古帖是学书的必经之路。学习书法,要把临帖看作是登堂入室的钥匙,是打基础。临的次数越多、临的范围越广,基础就越牢固。张计文临帖可算是下足了功夫。

张计文临帖,讲究眼到手到、眼准手巧。眼里看到的,经过无数次的揣摩、领会、练习,笔端都能够表达展示出来。他每临一种字帖,总是勤学苦练,不厌其烦,心不烦,手不惰。对古人字帖的每一字甚至每一笔都反复临摹。不仅要临得形似,而且要神似,做到形神相似,不到精熟,决不罢休。

他临摹字帖,如痴如醉,持之以恒。无论春夏秋冬,逢年过节,日日临摹,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但他绝不死板教条,照猫画虎,而是加以领悟理解,对字帖中字的用笔、结构、章法都要详察细审,消化吸收,既要在静态上把握笔画形态,又要在动态上理解点画间的呼应关系。他用心去捕捉原帖作者心灵深处的生命律动,探求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领悟古帖精气神的真谛。

张计文临摹过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诸多名家字帖,赵孟頫的《道德经》不知临摹了多少次。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通过无数次的临帖,对毛笔的操控达到了精炼、精熟、精准的程度,写起字来,自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加上他善于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消化理解,注入活力,逐渐形成他自己的独有风格。

 下一页 [1 2]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