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寺内,是一连七进的殿宇,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殿。

文殊殿重建于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大佛殿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均系木结构建筑。明七暗三,上为四阿顶,下为四出廊,108根木柱围在四周,前置重檐抱厦,雕梁画栋,非常壮观。


无量殿是一座砖砌结构建筑。相传,唐代清凉国师澄观于唐德宗建中四年在此殿内著述《华严疏抄》,写作达四年之久。殿内供毗卢佛大铜像,取佛法无量之意,称为“无量殿”。又因殿内没有梁柱,有人也叫“无梁殿”。这座殿分上下两层,也是明七暗三,面宽28.2米,进深16米,高20.3米,重檐歇山顶,砖券而成,三个连续拱并列,左右山墙成为拱脚,各间之间依靠开拱门联系,型制奇特,雕刻精湛,宏伟壮观,是我国古代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无量殿正面每层有七个阁洞,阁洞上嵌有砖雕匾额,有的题“普光明殿”,有的题“法菩提场”等等。显通寺无量殿东侧的明代16级木质高塔。意喻释迦牟尼佛“七处九会”,即释迦牟尼在七处地方九次讲《华严经》。因此,无量殿又称七处九会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