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偏关县抓住机遇,借势发展,以“黄河风情游”和“长城边塞游”东西两条线路为建设主线,四措并举,精心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一是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年内力争完成全县旅游发展总规、控规、详规以及老牛湾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
二是开发好精品旅游项目。继续抓好水泉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建设,完成水泉历史文化展、水泉地区民俗展览馆建设和主街道立面整治,力争今年具备初步接待游客的能力;深度推进寺沟护宁寺“黄河、长城边塞风情游”景区二期工程建设,继续跟踪已上报国家文物局的老牛湾堡修缮和寺沟长城修复二期项目;全面提升老牛湾景区品质,巩固提升省级风景名胜区,打造精品旅游区。大力推进已列入省交通运输厅“十三五”建设规划的黄河老牛湾至龙口航道治理项目,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围绕老牛湾、乾坤湾、黄河水利枢纽、护宁寺、红门口“五大景区”,不断优化景区的一体化服务配套工作和景区的衔接工作,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整体服务能力和影响力。启动申报柏杨岭、青杨岭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积极争取包括老营至丫角山、丫角山至水泉、水泉至明灯山、关河口至火烧埝4 条旅游公路建设项目,早日打通偏关旅游的主动脉,实现五大景区的完美互通。
三是扶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老牛湾村为试点,逐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步伐,引导农家乐整体规划、差异打造、重组合作、集群开发,形成乡村旅游企业的集团化连锁经营模式,并逐步向其他旅游重点村推广,实现全县乡村旅游发展升级换代。鼓励具有地方特色的刺绣布扎、玻璃雕刻、剪纸、面塑等民间工艺品产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把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产业理念、当代消费时尚紧密结合,开发系列文化产品,辐射带动全县文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四是加强文化旅游宣传。利用多种媒介、多种平台、多种渠道,对全县的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宣传推介。积极配合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策划推出偏关县文化旅游专题报道,打响“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黄河风情特色县”、“黄河入晋第一湾”等文化品牌,提升偏关旅游知名度,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化。(刘源文)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