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不久前,一串与农村、农业、农民密切相关的“农字号”项目在河曲县百日行动28个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闪亮登场,而更吸引眼球的是“农字号”项目数量占总数“半壁江山”。这一事实,彰显了河曲县关注“三农”之深、之切、之重。
河曲县按照市委“1661”发展战略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创新实施“1266”工作思路,从产业、基础、环境三方面入手,着力打好“三农”工作的基础,为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积蓄巨大能量。
——建设三大基地,推进富民产业多元化。在平川区发挥2个科技园示范作用,建成以设施农业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半山区发挥特色杂粮优势,建成生态农业、功能性农业杂粮基地;高山区立足山地资源和市场需求,建成优质脱毒种薯、高产商品马铃薯基地。养殖上以种草养羊为抓手,把产业扶贫措施覆盖到每村每户,继续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开工建设山西草原河滩畜牧开发有限公司万头肉牛养殖项目。
——突出水利水保,筑牢农业生产动脉网。开工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引黄灌溉二期项目,实施3座提水泵站、1个灌区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工程。新建农村饮水工程20处,解决7700人饮水安全问题。兴建总投资1575万元3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解决28村6094人抗旱应急用水问题。实施朱家川河治理工程及投资490万元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完成3座淤地坝除险加固。改造中低产田1500亩,改造培肥河滩地7000亩。
——完善配套体系,构建农村服务新平台。实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完成测土配方施肥续建项目。开工建设兴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超低温冷冻无毒生产园区、扶贫移民小区三期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推进翠峰山旅游公路建设,实施低压线路及配电台区改造。以两镇三乡为重点,结合创卫工程,加大水、电、路、绿化、亮化、美化及市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一批区域中心和特色集镇,带动周边乡村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拓展绿色文明新空间。坚持生态治理、生态产业、生态保护有机结合。按照全县“1121”林业生态建设布局,分年度推进“一廊三点四区五纵”林业生态修复工程,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打造多层次、多样性、多功能绿色生态屏障。今年要完成7.7万亩营造林,确保森林覆盖率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还将投入690万元对移民迁出地实施宅基地复垦复绿620亩,生态修复3800亩。
——提升党建水平,打造农村“红色磁极”。加大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大村带小村的联村党组织设置力度,把支部建在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中介组织上,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持续实施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创建更多五星支部。强化农村“三资”管理,推动“六权治本”向下延伸。加强第一书记考核管理,严格执行召回制度,促进第一书记切实履行“五项职责”。继续开展领头雁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村干部履职能力。(贾金理)
(责任编辑:司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