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原平市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把清明节文明祭扫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范畴,通过推进公墓化、划定火葬区、鲜花慰亲人等一系列措施,引导人们摈弃陈规陋习,文明祭扫。
推进公墓化。该市出台了加强公墓建设的通知,2009年经该市民政局批准,在子干乡子干村村东4公里处麻记山上建设定名为“原平市仙逸居生态陵园”的公墓。目前,已投入使用,并从五个方面提供服务:一是代客祭扫;二是代办迁坟;三是代客列碑、刻碑;四是为客人提供祭奠所需物品;五是提供休息场所。
划定火葬区。根据忻州市政府加快殡葬改革积极推行火葬的意见精神,该市下发了关于火葬区划定范围的通知,通知规定,该市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城市居民、北城办事处和南城办事处所属范围内的农村村民亡故后,应当火化,不得土葬。同时禁止在公共场所停放遗体、灵柩、搭建灵棚、“游丧”等妨碍公共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不文明殡葬行为。
鲜花慰亲人。清明节前夕,该市政府秘书处下文,宣传、民政等部门联合行动,深入城乡广泛宣传,着力倡导人们一束鲜花慰藉亲人的文明做法,引导人们摒弃燃纸、烧香、放炮的陋习。清明节之际,城乡各花圃、花店准备了各种鲜花,流动花车还深入乡村上门服务。该市交警还在各交通要道及时疏通,为广大干部群众清明节文明祭扫提供便利。(蔺 红)
(责任编辑:司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