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3月29日市法学会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6年,市法学会将一如既往发挥市委、市政府联系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切实增强看齐意识,努力强化政治素质;精准把握工作关键,积极争取学会重点工作新突破;着力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学会整体工作水平,持续助力“法治忻州”建设。
一是切实增强看齐意识,努力强化政治素质建设。要确保法学研究、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法学教育等各项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强化大局意识、核心意识、担当意识,找准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的结合点和着力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期盼,以更接地气、更具实效的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成果,服务忻州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改革共建共享。
二是精准把握工作关键,积极争取学会重点工作新突破。要在继续做好论坛、征文、课题研究、法学沙龙以及法治宣传等常规性工作的同时,着力推动重点工作新突破。加强规范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学会工作制度,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形成合力,引领发展;要以稳定基础、拓宽渠道、面向基层、重心下移为原则,进一步改善结构、优化布局,既注重从基层和法律部门中发展个人会员,又注重吸引我市标志性、旗手性的精英骨干,进一步充实、发展、壮大会员队伍;要认真履行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联系点相关工作职责,努力推动固有学术平台与地方立法工作的有机融合,着力组织法学法律专家积极参与地方立法调研、论证、评估和备案审查等工作,注重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出谋划策,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助推立法科学化、民主化、精细化。同时推动更多的法学法律工作者进入人大政府立法部门视线,进入立法专家队伍;有效开展市、县法治宣讲活动,推动法治宣讲活动向基础延伸。
三是着力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学会整体工作水平。要建立健全长效联系机制和服务机制,着力加强市法学会与法学法律界特别是基层一线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和工作联系,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联系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实效,不断推动研究成果浓缩提炼和转化应用;立足实际有序推进县(市、区)法学会和专业研究会建设。同时,继续加强对县(市、区)法学会工作的指导和联系,进一步激活现有县(市、区)法学会。继续加强与有意向、有条件设立专业研究会的单位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整合资源,活跃学术氛围,有序推进专业研究会建设。(本报记者 安春光)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