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许净 王潇阳

执法人员在餐馆检查洗洁精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各种打假行动,而从源头上进行的打假更为彻底。为了打击损害忻州市民切身利益的制假售假行为,3月11日,忻州市质监局稽查分局开展“‘12365’局长接线日”行动。由忻州市稽查分局局长刘成亮坐镇“12365”热线工作现场,处理群众举报、投诉、咨询事项,稽查分局各科室人员兵分四路,就食品相关行业、特种设备使用、计量器具使用和消防器材使用四个方面,在忻州市集中开展执法打假行动。

执法人员在黑作坊取不合格洗洁精样品
捣毁无证生产餐用洗涤剂窝点
食品相关行业的安全一直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相比以前,近年来食品相关行业曝光的安全问题大大减少,但因“利”而生的黑作坊仍屡禁不止。
执法人员根据前期的调查线索,3月11日当天数探虚实,终于在忻州城区南关村的一处民宅中,成功捣毁一个无证生产洗洁精的黑作坊。据执法人员介绍,这种劣质洗涤剂,生产工具十分简陋,生产流程更是简单,多是在塑料桶里用水搅拌发泡剂、氢氧化钠、工业盐等化学原料就可制成,各种化学原料的配比基本就凭生产者的“经验”,产品根本没有杀菌措施。使用这种质量不合格的洗洁精,会造成使用者皮肤蜕皮,严重时溃烂,而且餐盘上的残留物所含化学成分会对人身健康产生很大危害。
这种洗洁精的售价仅是正规产品的六分之一左右,低廉的价格“吸引”一些餐馆使用这种不合格的洗涤剂。之后,执法人员在城门楼附近的多家餐馆进行了随机检查,其中两家的厨房洗涤剂便是这种无标牌的散装洗洁精。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执法人员没收了餐馆的不合格洗洁精,讲明危害性并对其进行了教育;没收了黑作坊的生产原料、工具、成品,责令其立刻停产并接受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