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来闹元宵,元宵节的热闹就在一个“闹”字。闹元宵的习俗,自汉延至今已近两千年了。沉浸在新春欢乐气氛中的人们,似乎一定要等过了元宵节,这年才能算过完,“三十的旺火,十五的灯”,热热闹闹的元宵节是中国年的“压轴戏”。

灯游会现场
河曲县自古就有“有月无灯不算春”的说法。流传至今、长盛不衰的大型民间社火活动——九曲黄河灯游会,俗名“转灯灯”,形式独特,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很受周边百姓喜爱。农历正月十四这天,河曲人民就已经在临隩公园观赏花灯。
据老人一辈一辈相传,九曲黄河灯游会是从《封神演义》中的“九曲黄河阵”演变而来。后人效仿九曲黄河阵,摆起了九曲黄河灯,之后结合更加丰富多彩的游园艺术,人们觉得转了“九曲黄河灯”就会一年无病痛,天天好运来。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正月十五“转灯灯”的风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人竟有如此本领,把元宵节美好而又难忘的一瞬变成了笔痕墨影,把元宵节浪漫的爱情境界描绘到了极致……元宵节,成全了无数良缘,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情人节。自古河曲人就是有情人,河曲二人台地方传统小戏《观灯》,上演的就是这种浪漫的故事。
元宵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一个节日。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子不允许随意外出自由活动,但是过元宵节时却可以结伴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是一个交友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为自己物色心仪对象。

灯游会夜景
焕然一新的宽敞场地,统一的灯杆、火红的灯笼、唢呐的乐声、动人的传说……河曲九曲黄河灯游会开门迎客了。方圆十几里的河曲人扶老携幼转这个灯游会,沾喜气。伴着舒缓的音乐,一拨一拨的游客穿行于灯阵中,或观赏彩灯,或击鼓祝福,或拍照留念。
人们游“九曲黄河灯”一般以转三圈为走完全程,一圈约3华里,3圈共九华里,合三、六、九吉祥之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时代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九曲黄河灯游会越办越好。设计考究的门楼、盏盏红灯笼映照的夜晚,使九曲黄河灯游会愈发朦胧而神秘,更加魅力无穷。会场派值班人员护卫、讲解、维持秩序。游人从正门进人,循序行进,中途不得停顿也不得折回。络绎不绝的人群鱼贯而行,必经九曲十八阵,共九十六处长短不等的拐弯,在阵中,步步都是灯火摇曳、五光十色、蜿蜒曲折,似游天宫,如履银河,令人心旷神怡。
沿着弯弯曲曲的路线走下去,可游遍整个会场。旧时传说,人们游至“老杆儿”时,如拥抱老灯杆,可消灾免祸、增福添寿、吉祥如意。游者如果不知“九曲黄河阵”中的奥妙,转来转去,就像陷入迷魂阵一般不得出来,故驱使人们好奇而入,迷阵陷身,观者大笑,趣味横生。
如今人们仍然秉承古时传说,在灯阵中,哪怕道路再蜿蜒曲折,也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小孩子们互相追逐嬉戏,有时故意窜道错行,也要被大人们拉回,让其绕行正道,游灯中让他们体会生活的道路好似这九曲黄河阵一样曲折蜿蜒,需要人们克服困难奋勇向前。仰望空中冉冉升起的灯笼,辛勤劳作一年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里,共度良宵佳节,盼望人寿年丰。
九曲黄河灯游会是元宵节诸多文化活动的一项。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愈加丰富,这一悠久的民俗活动被赋予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新时代文明社会的主人,我们理应传承传统文明,努力推陈出新。(窦占伟 张静)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