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务人员在为市民接种流感疫苗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淄博市张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斐
在很多人的固有认知里,接种疫苗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标配”,鲜少有人意识到成年人作为社会生产生活的主力军,同样面临着多种传染病的威胁,疫苗接种这道“防护屏障”绝不能被忽视。
目前,成人疫苗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传染病形成了完整的防护体系。
流感疫苗是最贴近生活的成人疫苗。流感病毒变异速度快,每年流行的毒株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每年接种。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等高危人群来说,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减少重症的发生率。
带状疱疹疫苗是中老年人的“福音”。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发病时会出现剧烈疼痛的皮疹。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显著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生概率,即使发病也能减轻症状。
HPV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乙肝疫苗等也都是成人需要重点关注的疫苗。HPV疫苗能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从而降低宫颈癌、肛门癌、阴茎癌、口腔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和男性都有对应的接种选择。
接种成人疫苗的必要性远超想象。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力会自然下降,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减弱,一旦感染,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都会大幅增加。以乙肝病毒为例,成人感染后发展为慢性乙肝的概率较高,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式。
成年人社交活动频繁、工作环境复杂,感染传染病的概率相对较高,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传染给家人、同事,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等免疫力较弱的群体。
从社会层面来看,提高成人疫苗接种率,能形成更广泛的免疫屏障,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成年人对疫苗接种仍面临诸多认知误区。部分人认为“自己身体好,没必要接种疫苗”,却忽视了传染病的随机性——即使平时很少生病,也可能因一次接触病毒而感染。“疫苗接种后终生有效”的误区也需纠正。例如,流感疫苗因病毒每年都会变异,需要每年接种;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建议每5~10年复查一次,抗体不足时及时补种。
成年人该如何科学接种疫苗?
可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的预防保健科或预防接种门诊,通过健康评估确定适合自己的疫苗。例如,5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备孕女性可接种风疹疫苗、乙肝疫苗;医务人员、教师等人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前需告知医生自身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有过敏史、慢性病史,是否处于怀孕、哺乳期等,避免因禁忌证引发风险。
接种后需在现场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再离开,回家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