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频道>>健康>>正文
鼠疫防控科普宣传知识
2019年12月18日 11时24分   忻州日报

一、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是国际性检疫传染病之一。人与患有或死于鼠疫的野生动物接触才有可能得病,通过跳蚤叮咬也可得病,肺鼠疫病人也可称为传染源。

二、鼠疫是怎样传播给人的?

鼠疫的传播途径。一是从动物—跳蚤—人的传播。二是通过人—人的空气飞沫传播造成肺鼠疫。三是通过剥食患有鼠疫病死动物时,鼠疫菌直接进入创口感染,引起腺鼠疫、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

三、旱獭是一种什么动物?

旱獭,俗称为“哈拉”,是一种食草动物,主要生活在草原上。旱獭的个体随年龄、季节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体重也从几斤到几十斤不等。旱獭是一种冬眠动物,常于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在洞内冬眠。

四、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和感染途径?

造成人间鼠疫流行的传染源有。(1)患有或死于鼠疫病的各种动物,如旱獭等。(2)动物体外寄生的跳蚤等。(3)鼠疫病人。

人感染鼠疫菌的途径也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鼠疫病人传播。

五、怎么发现鼠疫疫情?什么是“三不三报”制度?

鼠疫可防可控可治,早期发现疫情,早期报告,及时处理疫区是制止鼠疫蔓延的关键措施。因此,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和各级卫生组织力量,建立疫情报告网,确定疫情报告员,认真执行“三不”“三报”制度。

“三不”制度。(1)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及其他病死动物。(2)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3)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

“三报”制度。(1)发现病(死)旱獭和其他病(死)动物要报告。(2)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3)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忻州市健康教育所供稿)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